一、摸清底數、確定供需對象
一方面,通過區域核酸檢測量推算保障對象12萬人左右,其中酒店游客及從業人員約1.5萬人,原農場居民約3萬人,商超從業人員約5千人,日常重點保供人群約7萬人。并統計測算需要保障的糧油蔬菜肉蛋奶等各類物資合計每天約需125.65噸。另一方面,確定43家大中小型商超、供應鏈企業及3家“菜籃子”平價網點作為生活必需品保供企業,并根據實際情況對企業名單進行動態調整。
二、分工負責、設立保供專員
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牽頭建立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專班,區直10個單位參加,省營商環境專班辦公室5名志愿者參與區保供辦工作,協助建立健全保供工作機制,組建村居、項目工地、獨立小區、旅游酒店等工作聯絡微信群。區商務金融局對各村居,管委會對項目工地,區住建局對獨立小區,區旅文局對旅游酒店,市場監管分局對定點藥店、母嬰店、餐飲店保供工作進行監管。每個點位設立2名保供專員,通過媒體對外發布姓名及聯系方式,并在核酸檢測點位顯著位置張貼,方便群眾買米買菜買藥等物資需求聯系。
三、嚴控接觸、優化配送流程
為減少人員流動,旅游酒店的用餐全部由所在酒店提供,并由酒店工作人員送到每個房間,不允許堂食。沒有配套餐飲的民宿、旅租以及轄區內的村居、工地、小區都安排2名保供專員保障各類群眾對生活物資、用藥、母嬰用品、快餐盒飯等需求,定點商超等供應商點對點直供,再由志愿者配送到戶。分揀場所人員保持適當距離,保供專員和志愿者實行無接觸配送,做好消殺通風等措施,切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四、保障重點、兼顧特殊需要
做好重點人群保障,由區保供辦、區民政局牽頭負責,每周為貧困戶、五保戶等困難群眾送物資上門,第一期為225名困難群眾各配送分發了大米20斤、食用油10斤和1個包含肉類蔬菜的愛心包,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定點4家藥店保障老人、病患藥品需求,定點3家母嬰店保障孕婦母嬰用品需求,定點50家餐飲店保障滯留民宿旅客、防疫工作人員快餐盒飯需求。設立保供熱線88810003,協調處理各類物資供應“疑難雜癥”及突發情況,安排專門工作組7×24小時坐席接聽,并受理12345平臺相關訴求轉辦,目前熱線反映的問題已全部辦結。
五、創新機制、拓寬供應渠道
創新保供工作機制,對封控區內626家商店積壓物資進行統計,研究推動商店庫存物資銷售和物資保供之間的需求對接,緩解封控區內商店庫存壓力,保障群眾物資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實現雙贏。根據供應商糧食短缺情況,及時對接上級發展改革部門,依托保供企業組織大米、面粉調運。搭建疫情期間農產品直播帶貨等銷售渠道,助農紓困,并在符合疫情防控前提下,協調跨市縣農產品運輸,保障農產品供應。成立海棠區接受捐贈物資工作組,由區商務金融局等單位發動愛心企業進行捐款捐物,多渠道緩解政府物資保障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