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海口4月12日訊(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黨朝峰)“憑借前瞻布局,園區已獲評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十余項國家級資質,并掛牌中國海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海口分園、中國(海口)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形成‘平臺+政策+服務+生態’的疊加優勢。”4月10日,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以下簡稱復興城)產業總經理吳清吉在接受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
近年來,復興城規模呈爆發式增長。從2020年6月至2024年,園區新增營業收入4400億元,新增稅收235億元,企業數量新增6000家。
“復興城依托自貿港優勢政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吳清吉介紹,園區設立跨境數據服務產業基地,完成“來數加工”首單業務,推動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吸引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鄧白氏等多家全球頭部企業入駐,外資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鄧白氏獲批海南自貿港增值電信試點,打造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標桿;同步打造數字內容出海基地,支持外籍主播通過跨境直播、短視頻制作及全球分發平臺,推動中國數字文化產品觸達海外市場,形成覆蓋東南亞、歐美等區域的傳播網絡。
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吳清吉表示,復興城園區將順應以互聯網為核心驅動的數字經濟時代加速邁向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的智能經濟時代這一趨勢,依托復興城國際數字港這一全新載體實施“3456”發展戰略,即布局三大產業賽道(人工智能與大模型、集成電路與信創、數據跨境流動與數據要素)、建設四大產業基地(“兩國雙園”基地、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地、跨境直播基地、國際數字游民基地)、打造五個服務平臺(國際數據跨境綜合服務平臺、跨境可信數據空間、人工智能算力創新中心、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南渡江實驗室)、推動六大產業生態(大模型產業生態、數字企業出海產業生態、集成電路產業生態、數字內容產業生態、新能源產業生態、大宗貿易產業生態)的鏈主企業根植性發展,力爭到2027年園區建成開放型智能經濟創新高地。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