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uuog"><dl id="iuuog"></dl></li>
  • “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一場)——《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專場
    2025-07-11 20:34 來源: 海南省新聞辦公室 【字體:   打印

    “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第四十一場)
    ——《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專場
    實錄
    (2025年7月11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副處長王燁: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海南省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一個專場——《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專場。

    2025年7月10日,省政府印發《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瓊府〔2025〕37號),該文件為海南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政策有關情況,今天非常高興地邀請到: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璐女士,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崔柏先生,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安全總監、運輸與物流管理處處長李麗女士,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科技財務處二級調研員滕文亮先生。

    首先,先請省發展改革委李璐女士介紹《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有關情況。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李璐:

    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十分感謝各位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一直以來對我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近年來,海南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高質量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堅持“向綠圖強”,爭創“雙碳”優等生,系統推進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和低碳島建設為主體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2+N”標志性工程。昨天省政府印發《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簡稱《建設方案》)。下面我從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兩個方面,向各位簡要介紹《建設方案》有關情況。

    一、首先是低碳島建設的總體思路。

    總體目標方面。海南低碳島建設聚焦三個時間節點。一是2030年前,全省實現碳達峰;二是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島,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三是2060年前,全省實現碳中和。

    體系架構方面。低碳島建設聚焦海南低碳發展核心要素,搭建低碳島建設的“1+6”體系架構。構建以電力零碳化、熱力零碳化、終端領域電氣化為特征的新型零碳能源系統,夯實低碳島建設總底盤;建立產業優碳、城鄉降碳、交通脫碳、生態固碳、智慧管碳、長效治碳六大體系。

    降碳路徑方面。建立“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系統打底,推進工業、城鄉、交通、農業等終端領域節能降碳,開發核、風、光等零碳能源,布局儲電、儲熱、儲冷、儲氫等儲能設施,健全特色島嶼型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用好自然和人工固碳資源,搭建全要素碳排放智慧管理中樞。

    項目建設方面。積極推進配套項目建設,探索低碳城鎮、低碳園區、低碳社區、低碳校區、低碳景區、低碳建筑和低碳鄉村等低碳應用場景,結合各自場景的不同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制定針對性的建設路徑,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發展。

    二、從體系架構出發,低碳島建設共形成了7大方面重點任務、22項具體措施。

    一是能源低碳方面。轉變能源供給模式,建設新型零碳能源系統。構建以核、風、光為主要供應源,集中儲能、抽水蓄能、電動汽車等多種儲能技術參與電力調蓄,終端用能全面電氣化的零碳電力系統。探索打造以核電余熱供熱為特色的零碳熱力系統。促進能源結構低碳化轉型,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優化能源安全保障體系。

    二是產業降碳方面。以應用帶創新,搭建多層次低碳技術創新與應用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產業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大力培育以綠色低碳為鮮明特征的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新興產業規模跨越式增長。促進低碳建設與生態旅游、現代服務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融合發展,提升自貿港經濟發展活力。加強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跨地區協同布局,完善循環經濟產業鏈,以循環促降碳。

    三是城鄉減碳方面。構建宜居型城鄉減碳體系,多層級打造清涼城市,自然調節城鎮環境溫度。結合鄉村建設行動,推廣“自發自用、余電互濟、農機儲能”的農村戶用新型能源系統”。逐步降低新建與既有建筑能耗,推動建筑用能方式電氣化轉型,發展零碳建筑。完善優化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收運、處理處置體系,支撐全省資源利用模式的循環低碳轉型。

    四是交通脫碳方面。持續推動交通能源清潔化與裝備低碳化轉型。優化貨物運輸結構,構建綠色出行體系。推進智能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一體化數字出行網絡和智慧物流網絡,加快新能源配套設施及智慧交通系統建設。

    五是生態固碳方面。構建“一心、一環、多點、多廊”的生態系統碳匯格局。開展林業、海洋、農業、地質四大領域固碳增匯行動。聚焦碳匯技術支撐、國土造林綠化、生態保護修復、藍碳融合發展等重點任務,協同推進生態固碳增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推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六是智慧管碳方面。以能源和碳排放聯動管理為核心,建立涉碳空間、碳排放因子和碳足跡因子三大基礎數據庫,建設省、市、園區及重點企業多級聯動的“能電碳”智慧管理系統,打造“云管邊端”多維架構的碳排放監測物聯感知網絡,構建以地區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和產品碳足跡為核心的綜合碳管理服務體系,實現對全省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精準監控、管理及數據資產應用。

    七是長效治碳方面。創新政策機制設計,建立新型電力系統系列配套政策,健全價格機制、完善交易體系、探索運營模式、推動車網互動、完善綠電綠證交易機制。建立以碳排放統計核算、碳足跡追蹤、ESG評價為核心的低碳標準體系。打造標準互通互認、經貿交流通暢、合作平臺穩固的綠色低碳國際交流合作新格局。

    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做好統籌協調,與省級各有關部門加強協作,強化行業指導。我們相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建設方案》的落地實施必將有力推動我省“雙碳”工作深入開展,在服務自貿港高質量發展、建設海南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進程中展現新擔當,將海南打造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低碳發展先進理念、技術和實踐成果的窗口。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王燁:

    非常感謝李璐女士的介紹。接下來,進入答記者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在提問前通報自己所代表的媒體機構。現在開始提問,請舉手示意。

    新華網記者:

    城鄉建設是全社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能否介紹一下在城鄉建設低碳發展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舉措?

    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崔柏:

    謝謝記者提問。城鄉建設領域“雙碳”目標實現是“1+N”政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們堅持目標導向,出政策、做研究、抓項目、重宣傳,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政策標準體系不斷完善。2022年出臺《海南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以地方條例的形式推動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降低建筑碳排放。印發《海南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海南省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進一步明確綠色低碳目標任務,推動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和零碳建筑試點示范。發布《海南省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編制技術導則》《海南省民用建筑綠色專篇實施指南(試行)》《海南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民用建筑篇)》等技術標準,引領我省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

    二是科技創新研究逐步增強。組織開展2025年海南省建設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申報評選工作并征集14個科研項目,覆蓋綠色低碳農房、城市更新、智能建造、綠色低碳、建筑材料及建筑防災多個領域。組織實施海南省重點研發“揭榜掛帥”項目“熱帶建筑科學關鍵技術研究”“海南零碳建筑技術體系與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科技研發項目,不斷推進綠色低碳建筑科技創新研究工作。

    三是博鰲零碳示范區創建成果持續推進。2024年3月18日,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正式啟動運行。基于前期扎實的工作基礎,經過一年的評估認證和實測,示范區已實現區域零碳運行,達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水平,“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正式更名為“博鰲零碳示范區”。近期,深入海口、三亞、文昌等市縣開展專題調研活動,了解各地綠色低碳儲備項目情況,推廣博鰲建設經驗,謀劃零碳建筑項目。

    四是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聯合省委組織部在瓊海市博鰲鎮開展海南省2024年領導干部推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發展培訓班,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專業素養。發布《綠色低碳建筑典型案例(第一批)》,加強典型案例宣傳推廣。文昌淇水灣旅游度假綜合體、三亞崖州果蔬批發市場(一期)6#樓等4個項目先后獲評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認證。今年5月,在海口市成功舉辦“2025(第二十一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海南)低碳韌性城鄉科技博覽會”,圍繞綠色建筑技術創新、韌性城鄉建設與政策體系展開深度研討。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堅持創新引領和“向綠圖強”,貫徹落實《海南省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海南零碳建筑技術體系與關鍵技術研究”,推動《海南省零碳建筑技術標準》編制工作和海南零碳建筑示范工程落地。

    謝謝大家。

    海南日報新媒體記者:

    交通脫碳作為《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的重點任務之一,請問交通運輸部門在構建交通運輸新體系方面作了哪些部署?


    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安全總監、運輸與物流管理處處長李麗: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嚴格落實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快推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有關要求,緊密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雙碳”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扎實推動我省交通運輸綠色發展,主要開展工作如下。

    (一)推動交通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一是出臺若干車輛報廢更新補貼措施,鼓勵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貨車提前報廢,推動實施全省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設備更新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受理18輛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51輛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更新補貼申請,全省除特殊用途及零關稅進口車輛外,城市公交車、出租汽車(含網約車)新增和更換車輛清潔能源占比均達100%。二是推動完善洋浦港甲醇、LNG等能源加注設施建設。今年7月2日,國內首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首次綠色甲醇加注任務圓滿完成,有效推動航運清潔能源化轉型。三是推動三亞投入4艘采用太陽能和油電混合動力的新能源船舶,引導港航企業投產2艘綠色、智能、新能源汽車專用客滾船舶,不斷提升瓊州海峽綠色低碳運輸服務水平。

    (二)構建高效貨運和綠色出行體系

    一是積極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應用。因地制宜推動鐵水、公水等多式聯運發展,創新推出“海南自貿港—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一單制”業務應用,首次實現海南自貿港“鐵路集裝箱下水”,標志著鏈接內陸的多式聯運體系取得新發展。二是積極開展綠色出行理念宣傳工作。“十四五”期間,我廳每年均組織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廣泛開展綠色出行宣傳,不斷提升公眾綠色出行意識。2024年,海口、三亞、儋州等7市縣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均達到60%以上。

    (三)加快新能源配套設施系統建設

    一是持續推進馮家灣、保亭(近)零碳示范服務區試點建設工作,組織白沙服務區申報交通運輸部第二批零碳試點項目,以“交通+新能源”推動交通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二是穩步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上半年累計完成澄邁、楓木、樂東等服務區34個充電樁、60個充電車位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向綠圖強”戰略部署,有力推進低碳島建設,讓交通運輸更綠色、更低碳、更可持續!

    謝謝!

    改革網記者:

    能源低碳轉型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想請問一下海南在推進能源低碳轉型過程中有什么亮點能和大家分享?

    李璐: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近年來,海南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以能源低碳轉型為重要抓手,爭當“雙碳”工作優等生,推進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今天我聚焦“建設清潔能源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產業結構低碳轉型”三個方面,給大家分享海南有關能源轉型情況。

    一是海南清潔能源島建設成效顯著,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實現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們提出不再發展煤電,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積極構建“清潔化+多元化”電力供應體系的能源工作思路。截至2025年5月底,海南全省電力裝機約兩千五百萬千瓦,較2018年裝機實現翻番,其中60%以上的新增裝機來自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提高了不止10個百分點,海南電力供需已基本實現自我平衡。同時,我們的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較2018年也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能源消費低碳化程度穩步提高。

    二是海南新型電力系統正加速構建,電力基礎設施實現提質升級。目前,全省正在積極推動全國首個500千伏省域數字電網建設,其中,昌江核電二期接入系統工程已建成投運,為核電機組安全接入及海上風電送出和消納提供有力保障。全省已建成220千伏堅強主網架,實現110千伏及以下電網覆蓋各市縣,鄉鎮和行政村通電率達100%,2024年全省戶均停電小時數5小時,較2020年的12小時減少了7小時,也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已建成數字電網平臺,實現電力數據的全面覆蓋、全面貫通和全面共享。同時,我們正積極構建智慧化調度體系,推進智能調度運行平臺建設,搭建海島特色化規模化虛擬電廠,加快打造適應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

    三是產業結構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海南大力發展新興低碳產業,加快“一園兩基地”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設。目前,相關主機和葉片制造項目已建成投運,電氫氨醇項目正加快布局。支持企業在文昌航天城、洋浦化工園區等園區和社區實施智能微電網和儲能電池等綠色低碳項目。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扎實開展煤電機組改造,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改造任務。

    下一步,海南將立足于國家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要求,對海南清潔能源生產、消費、輸送、保障、創新、管理、合作等方面全面升級,逐步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

    謝謝大家。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請問海南省爭當“雙碳”優等生以來在綠色低碳試點示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科技財務處二級調研員滕文亮:

    感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綠色低碳試點示范通過“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策略。“十四五”以來,海南省在能源、交通、建筑等方面謀劃并實施了多個綠色低碳試點示范項目并取得了積極進展,除此之外,在資源循環利用、碳匯以及適應氣候等方面的試點示范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例如: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昌江黎族自治縣以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為契機,引進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實現尾礦零排放。依托“無廢細胞”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形成了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梯隊。海南中心項目作為海口首批“無廢工地”,采用可循環利用鋼模板等設備減少建筑廢棄物。三亞“無廢城市”建設形成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入選生態環境部典型案例。2024年,海南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率達80%。

    積極推動區域自愿減排與碳匯交易,探索碳普惠、碳足跡管理等創新機制,推動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出臺《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搭建碳普惠應用平臺,完成步行、新能源汽車駕駛、“一網通辦”零跑動等6種低碳試點場景信息化建設。成立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探索海洋碳匯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機制,開發了《海南紅樹林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并應用于萬寧小海、瓊海沙美內海紅樹林碳匯開發,助力第三屆消博會、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與2025年年會碳排放抵消。同時,完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碳庫調查,率先在全國開發國家公園碳匯產品,建立全省森林碳儲量一張圖,推動林業碳匯交易。

    在適應氣候方面,印發并實施《海南省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35》,在氣候變化監測預警、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城市適應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海南省建立了覆蓋全省的氣候監測網絡衛星遙感、地面觀測等技術手段,對降水、海平面上升等關鍵氣候要素進行實時監測。同時,推動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監測體系建設,并依托海南應對氣候變化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對氣候風險的動態評估和預警響應。自然生態系統適應能力顯著增強,海南依托豐富的紅樹林、海草床等藍碳資源,積極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工程。三亞蜈支洲島海域珊瑚修復面積近5.3萬平方米,海洋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持續推進,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至62.1%,通過森林資源保護和低效林改造,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碳匯能力進一步增強。開展氣候韌性城市建設,持續深化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應對極端暴雨的能力;為應對持續高溫,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影響,全省啟動清涼城市建設,通過微氣候改善和公共服務優化提升城市氣候韌性,三亞海棠灣超級綠道的成功實踐為三亞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利用綠化實現降溫、提升居民和游客舒適度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瓊海博鰲零碳示范區是海南在綠色低碳與清涼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方面的優秀樣板。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海口入選首批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編制《海口市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方案》,開展江東新區零碳新城建設,海南自貿港綠色低碳國際合作示范項目落地江東新區。打造氣候適應型社區,北港島實踐入選生態環境部2025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案例,2025年1月榮山寮案例獲生態環境部美麗鄉村 綠色發展先鋒行動優秀案例。

    在國際合作方面,在能源基金會支持下,探索洋浦近零碳示范區、東方減污協同工業園區等工業園區綠色低碳轉型路徑,推動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

    謝謝大家!


    海南日報記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們在推進低碳島建設的過程中,將如何部署和開展零碳園區建設?

    李璐: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零碳園區是指通過規劃、設計、技術、管理等方式,使園區內生產生活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備進一步達到“凈零”條件的園區。

    建設零碳園區既是落實國家“雙碳”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海南深化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推進低碳島建設的關鍵抓手,是加快能源綠色轉型、引導產業深度降碳、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打造零碳示范樣板的重要實踐。

    零碳園區建設包含八個方面主要內容。一是加快園區用能結構轉型,因地制宜發展綠電直連、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電網等綠色電力直接供應模式,鼓勵參與綠證綠電交易。二是大力推進園區節能降碳,推動園區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三是調整優化園區產業結構,布局發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探索綠色能源制造綠色產品的“以綠制綠”模式,支持高載能產業有序轉移。四是強化園區資源節約集約,促進能源、土地、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健全園區廢棄物循環利用網絡,加強各類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五是完善升級園區基礎設施,系統推進電力、熱力、燃氣、氫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推動建筑、交通等領域的綠色低碳改造。六是加強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探索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機制,打造低碳零碳負碳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場景。七是提升園區能碳管理能力,建設覆蓋主要用能企業的能碳管理平臺,強化負荷監控、預測與調配能力。八是支持園區加強改革創新,支持政府、園區、園區企業、電網企業、能源綜合服務商等各類主體參與零碳園區建設。

    我們在推進低碳島的建設過程中,將結合國家政策導向和海南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零碳園區建設:

    一是先行示范引領。綜合評估海南省自貿港重點園區、省級產業園區、市縣級產業園區的能源稟賦、產業基礎、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和減碳潛力等基礎,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指導各園區因地制宜編制零碳園區建設方案。按照“先行示范、分類推廣、分階段實施”的路徑,滾動推進零碳園區建設。二是資金政策支持。我們將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支持零碳園區項目建設。同步落實好國家相關政策,依法依規加強對零碳園區建設的財政、稅收、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支持。三是開展建設指導。在零碳園區建設過程中,省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部門加強工作指導,定期跟蹤建設進度,及時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鼓勵零碳園區積極探索創新建設模式和管理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省內其他園區低碳化改造提供借鑒,推動全省園區綠色低碳發展。

    謝謝大家。

    王燁:

    謝謝李璐女士的回答。各位記者朋友還有問題嗎?如果沒有,本場發布會答記者問環節就進行到這里。發布會后各位記者如果有進一步的采訪需求,請與我們省新聞辦進行對接,也請大家關注“海南發布”微信公眾號、“海南省網上新聞發布廳”平臺后續發布的相關信息。

    希望記者朋友們持續關心關注我省綠色低碳發展工作和低碳島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本場新聞發布會及后續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助力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再次感謝4位發布人,同時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的積極參與。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相關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法律聲明|網站地圖|聯系我們|網站支持IPV6|無障礙閱讀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瓊ICP備05000041號-1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亚洲精品无码激情AV|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爽到高潮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最新版天堂资源中文网|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无码 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91|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 中文在线√天堂| 日韩久久久久久中文人妻|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色偷拍区另类无码专区|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久久中文娱乐网| 在线观看免费中文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