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政府分論壇舉行,海南作為主賓省交流經驗——
大數據技術支撐自貿港建設
10月12日上午,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開幕。海南省作為主賓省之一展示了構建一體化大數據社會治理體系方面的探索和成效。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本報福州10月12日電 (記者 邵長春 通訊員 符丹丹)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政府分論壇10月12日下午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作為主賓省代表,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局長董學耕在會上介紹我省近年來積極探索一體化大數據社會治理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手段支撐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經驗。
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基于大數據互聯互通的政務服務網絡,以及順應信息化趨勢的大數據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將會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董學耕表示,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和大數據發展工作,把發展大數據作為支撐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抓手。今年7月,《智慧海南建設總體方案(2020-2025)》公布,正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深度融合。
去年5月,海南成立了全國首個以法定機構形式設立的大數據管理局來履行大數據建設、管理和服務等職責,基本實現了“人員、管理、數據、技術、資金”的五集中管理。
今年,海南成為全國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八個試點省份之一。省大數據管理局正推進數據產品開發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公共數據資源,在多方面發揮其作用,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大數據應用支撐。
圍繞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海南自貿港將發揮區位優勢,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和前沿,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交匯中心。
“數據要素將在自貿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信息流也將發揮驅動引領和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的作用,有利于極大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董學耕說,疫情期間,大數據為海南精準防控研判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撐,大數據為構建重點關注人群數據庫,及時掌握出島人流物流情況及重點關注人員等分布情況,為全省指揮調度奠定良好基礎。
同時,我省還利用數字技術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董學耕說,海南自貿港建設對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我省構建的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就歸集了全省企業證照、稅務、社保、投資項目、項目資源等政務數據上億條,為各行業管理部門制定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能力等工作提供數據決策支撐。而通過政務數據資源整合打通,全程可縮減材料55%,縮減審批時限和環節近70%,辦事時間從原來7天壓減到最快2天辦結。
此外,我省還利用數字技術提高監管能力,支撐自貿港“管得住、放得開”,建設省社會管理平臺,建設人流、物流、資金流進出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基于數據化的反走私輔助數據服務,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保駕護航。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