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09:30
來源: 海南日報
從首發到高密度常態化發射,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瞄準新目標——
加速打造商業航天“母港”

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的三平火箭廠房內,一枚運載火箭駛出廠房。通訊員 劉建秋 攝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冀冀 通訊員 程楠
“真空度不夠,閥門結冰了!”
“閥門氣動位置還要重調!”
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以下簡稱發射場)甲烷庫區,液氫甲烷組組長熊安華帶著組員,正沿著500多米長的加注管路仔細巡檢。他們邊走邊用手觸摸管壁,仔細查看是否結霜、結冰或滲水。一趟巡檢要花半小時,沒人敢馬虎。這是10月29日下午,甲烷加注系統調試現場的真實一幕。
這場調試直接關系到液氧甲烷火箭能否安全起飛。操作間里,工作人員全程緊盯屏幕,監控、調控過冷器狀態。液態甲烷溫度已低至-161.5℃,仍需進一步降溫。“甲烷凝點為-182.5℃,流速稍慢就可能凝固堵管?!蔽牟教彀l射保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艷注視著數據變化。
下午5時,佳訊傳來——甲烷加注系統全流程調試圓滿完成,所有參數達標,設備運行平穩。這意味著發射場具備了液氧甲烷火箭合練及發射條件。這座商業航天“母港”向高密度常態化發射邁出了關鍵一步。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自2022年6月成立以來,僅用878天,就實現了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從開工到成功首發,創下“商發速度”。如今,二期項目全速推進,用地1100余畝,將建設三號、四號發射工位及配套技術區、古松測控站、可重復使用火箭海上回收系統。
二期推進建設,一期保障發射,這樣的“雙線作戰”模式,時刻考驗著海南商業航天發射的綜合能力。為此,發射場探索出“崗位隨任務流動,人員按需求調配”的模式。一號工位的修復團隊與二號工位的測試團隊可共享技術骨干,保障隊伍實行“混編”上陣,工程設備、發射公司、施工單位三方通過對講機同步進度。此外,發射場還實行“誰的產品誰負責”機制,各型號火箭團隊需“一肩挑”保障和測試任務。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郭強介紹,目前,一期項目的建設經驗已運用到二期項目中,“兩期四工位”格局初具雛形。建設團隊與發射團隊分線作戰又共享標準,全力保障工期與發射效率并進。通過任務疊加、責任疊加,發射場運轉高效靈活,持續刷新“商發速度”:
9月30日,發射場二期項目四號發射工位導流槽深基坑竣工,古松測控站站房封頂;10月16日,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12組衛星,至此,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實現“六發六捷”;可重復使用火箭海上回收系統建設迎來關鍵節點,指揮測控船、兩型回收船相繼開工建造……
從荒蕪之地到商業航天“母港”,發射場以超常規之舉,實現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
11月4日上午,發射場技術區內,長征十二號遙三運載火箭已完成發射前組裝,靜靜地躺在二號發射工位的三平火箭廠房里,等待即將開啟的太空征途。
(海南日報文城11月4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