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防控指南 \ 最新資訊 \ 政策措施 \ |
發布時間:
近期新冠疫苗接種備受公眾關注,省疾控中心梳理了群眾關注熱點,現就主要關注的幾個問題進行解答: 1、對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的接種,重點人群都包括哪些人? 當前新冠疫苗接種人群優先考慮進口冷鏈物流、口岸、國際和國內交通運輸等感染風險較高的人群。接種對象年齡范圍為18~59周歲(含18周歲)。我省組織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 (1)從事冷鏈、運輸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包括口岸檢疫、國際航空器人員、貨物運輸、冷鏈裝卸、搬運、運輸、引航員、船舶代理外勤等登輪人員; (2)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銷售進口冷鏈貨品等有關人員; (3)抗疫一線醫療和防疫人員; (4)擬赴疫情較嚴重國家或地區工作或學習培訓人員; (5)邊境口岸工作人員; (6)公安、交通等城市運行保障人員等。 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2、符合接種要求的人群都要到哪里接種? 通常情況下,新冠疫苗接種單位將在轄區內具有預防接種資質的門診中選取條件較好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作為新冠疫苗緊急接種的指定接種門診。 屆時,各市縣將會及時向社會公布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包括地點、服務時間。同時也會通知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提前預約。公眾也可咨詢所在的轄區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疫苗時,務必要按照當地通知的安排和提醒,攜帶身份證,做好個人防護。 3、根據媒體報道,新冠疫苗接種后,一些國家接種者出現了頭痛、過敏這樣一些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個人應該怎么辦?醫療機構將如何處置? 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通過接種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但是也有個別的人在接種疫苗以后,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國家從前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觀察到的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頭痛、發熱、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者出現了硬塊,另外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這樣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 在這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組織工作中,我省特別在疫苗接種的醫療救治保障工作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求所有接種點既要具備接種條件,又要滿足救治需要,以確保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特別是嚴重異常反應能夠及時有效處置。所有參與疫苗接種和救治保障工作的醫務人員均需培訓合格后才能上崗。在此基礎上,各市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轄區內接種點劃分為若干區域、組織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對口負責責任區域內接種點的醫療救治保障工作,派出有經驗的急診急救人員攜帶必要的醫療設備、藥品等駐點保障。 4、我國已于7月22日正式啟動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緊急使用接近5個月來,安全情況怎么樣?現在能讓老百姓放心去打嗎?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月19日新聞發布會數據,7月份以來,到目前,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我國對高風險暴露人群進行了緊急接種,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嚴格的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有6萬多人赴境外高風險地區,也沒有出現嚴重感染的病例報告。 5、打了疫苗后,需要繼續戴口罩嗎? 目前病毒發現的時間還不到一年,疫苗能夠保護多長時間尚無明確的結論,還需要后續持續跟蹤研究。盡管我們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種新冠疫苗以后,公眾還應繼續維持戴口罩、保證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個人防護措施,畢竟疫苗的保護作用不是百分之百的。對于本次暫時沒有安排接種疫苗的群眾也同樣可以通過做好個人防護等措施,這些措施在前期新冠疫情防控過程當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的長期實踐當中,都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大家務必做好個人防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