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蘭區實施“田教授”互助計劃,帶動農業增產增收
努力脫貧當“教授” 再教村民種和收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通訊員 王聘釗
“‘田教授’,我家黑山羊老是流鼻水,該喂些什么藥?”8月13日中午,在海口美蘭區大致坡鎮崇德村,村民鄺必傳正在自家羊圈里給黑山羊拌草料,恰巧碰上同村村民前來詢問養殖問題。
“黑山羊若出現流鼻涕、嘴里有黏液情況,可能是誤食了噴灑過農藥的植物,可以按照這個單子去抓藥,再把藥放進飼料里喂食。”仔細問清楚羊的癥狀后,鄺必傳對癥開方,村民也放心地離開。
鄺必傳姓鄺,村民卻更愿意叫他“田教授”。這是因為鄺必傳是當地農業生產方面的能手、“土專家”。
依托身邊產業、運用身邊語言、傳授身邊技術、帶富身邊群眾——這是一支活躍在群眾身邊的致富帶頭人。目前在美蘭區,像鄺必傳一樣的“田教授”有32名。這支隊伍的形成,要追溯到2018年。
2018年起,海口美蘭區開始實施“田教授”互助計劃。從當時還是貧困戶的村民中推選出農業生產方面的能手,以及愿意免費教授種養技能的致富帶頭人,聘為“田教授”。通過田間地頭“開良方”,思想技術“傳幫帶”,激發村民勤勞致富內生動力。日前,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公示,美蘭區“田教授”互助計劃獲評“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5年前的鄺必傳還是一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8年,為鼓勵鄺必傳通過發展產業脫貧,當地政府出資送給他28只黑山羊,沒有養殖經驗的他開始自學養殖知識,積極參與鎮里的培訓講座、鉆研農業技術培訓教材……知識的不斷積累成就了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2019年鄺必傳依靠產業發展順利脫貧。
當時,鄺必傳熟練掌握養殖技術后,經常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主動為其他村民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他每回開的“藥方”總能精準解決問題,讓村民打心底里佩服。2020年,熱心助人的鄺必傳被美蘭區聘為“田教授”。
美蘭區三江鎮茄苪村黨支部書記王瓊也是一名“田教授”。當前村里的蓮霧臨近催花期,如何進行高效養護,迎接花期的到來,成為農戶當前種植工作的重中之重。王瓊每天都會下地為農戶進行種植指導。
“王瓊是我們這里遠近聞名的蓮霧種植‘土專家’,我們在平時種植中遇到問題,總是找他開‘土方’。我們邊問邊學,掌握了不少種植訣竅。”村民鄧妚芳說,今年是她種植蓮霧的第8個年頭,在王瓊的技術指導下,絕大多數蓮霧種植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種植技術的提升也帶來好收成,促進家庭增收。
海口美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姜華介紹,“田教授”講授以“土話”開“土方”的形式,內容側重種養技巧,通過“體驗式”現場教學為農戶解決生產上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結合“分散互動”與“送學上門”,打造“流動課堂”,為農戶提供學習上的便利。
姜華說,下一步美蘭區將繼續發揮“田教授”貼近群眾的優勢,不斷豐富人員類型及講授內容,在思想引領和生產技術上帶領群眾實現致富,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海南日報海口8月13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