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通二級以上醫院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用藥限制
常用的降壓藥村里就能買了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珂
海南澄邁人王先生雖僅42歲,卻已有3年高血壓病史。以前,他習慣服用的降壓藥在家門口的村衛生室和老城鎮中心衛生院都找不到。每次藥快吃完了,他只能“舍近求遠”,驅車前往澄邁縣人民醫院開藥,耗時又費力。但自從海南實施統一各級醫療機構藥品目錄的政策后,王先生的難題迎刃而解。如今,他步行到村衛生室或者到衛生院就能配到常用的降壓藥。同時,老城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蔡捷捷還主動把他的病“管起來”,敦促他改變不良習慣,慢慢戒掉了煙酒。
長期以來,困擾像王先生這樣的慢病患者的一個普遍問題是:盡管可以申請長處方減少取藥頻率,但因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目錄受限,家門口的衛生室和衛生院常常無法提供他們習慣使用或必需的藥品。過去,慢病認定機構也設置在二級及以上醫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患者在基層配藥的困難。
這一局面如今正在發生改變。“過去礙于成本管理和藥品目錄差異,我們衛生院的藥品種類遠少于上級醫院,比如常備的降壓藥僅有幾種,難以滿足轄區患者多樣化的用藥需求。”蔡捷捷解釋道。
改變的關鍵在于我省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以市縣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機構,形成統一管理單元。“最核心的變化是統一了藥品目錄,徹底打通了用藥限制。”蔡捷捷介紹,此舉顯著增加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可用藥品種類,讓慢病患者能夠便捷地在“家門口”用上所需的藥品。
新政策的成效已開始在基層顯現。“我們衛生院通過對轄區患者需求的細致摸底,將降壓藥品種從過去的幾種擴展到現在的十多種,基本覆蓋了附近患者的常用藥需求。”蔡捷捷院長介紹,這意味著更多的患者可以免除奔波之苦,真正享受就近的基層醫療服務。
近日,海口市云龍鎮長泰村衛生室醫生王運銘看著身患高血壓病的村民蔡夫豐的檢查報告,對照著一條條數據進行講解。在了解了他的常用藥后,王運銘當場為他開具了降壓藥。以往,蔡夫豐需要到海口市第五人民醫院取藥,如今在家門口的村衛生室就可以拿到這些藥。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衛生健康委堅持學查改、開門教育一體推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主動擔當作為,堅持把脈問診、對癥下藥,聚焦百姓看病的“關鍵事、揪心事”精準發力,積極推進為民辦實事事項,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記者從省衛生健康委獲悉,目前全省已有一級醫療衛生機構(含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09家、未定級的醫療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2844家納入醫保定點,均已實現慢病患者所需藥品全覆蓋。截至7月4日全省已有30.67萬名參加醫保的慢病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含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用上所需藥品。
目前,海南依托緊密型醫聯體牽頭單位,正在統籌建設醫聯體中心藥房和共享中藥房,持續推動藥品供應保障和服務下沉,不斷健全緊密型醫聯體內藥品上下聯動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保障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用上所需藥品,實現人民群眾就近就便、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
(本報海口7月12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