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媒體看屯昌采風活動探訪特色產業和醫療發展
興產業強醫療 百姓幸福指數高
媒體記者采訪南熙咖啡沖泡制作過程。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日報屯城5月27日電(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毓慧 通訊員 林小丹)5月26至27日,以“山水執筆 畫里屯昌”為主題的全國媒體看屯昌采風活動赴屯昌湖羊養殖基地、南熙咖啡產業園和屯昌縣人民醫院等點位,用筆和鏡頭記錄當地如何發展特色產業振興鄉村,如何用暖心舉措讓群眾看病有“醫”靠。
科技加持養出“喜羊羊”
與常見的海南黑山羊不一樣,在屯昌縣坡心鎮高朗村一養殖基地里,一只只毛發雪白的“綿羊”正在大口啃食秸稈草料。
“它叫湖羊,早些年多在內蒙古等我國北方地區養殖,如今早已適應了南方水土。”技術員楊帆介紹,湖羊是我國一級保護畜禽品種,為白色羔皮品種,肉質鮮美,且繁殖能力較強。
5年前,屯昌縣引進海南澳笠農牧有限公司,在高朗村建成全省首個湖羊規范化養殖基地,如今,存欄量已從最初的500多只增至6000多只。
去年以來,海南大學食品科研團隊與屯昌合作開展“澳湖一代”“杜湖一代”品種及純種湖羊的雙羔基因選育、肉質改良等。在今年公布的國家級科技小院名單中,這一湖羊養殖基地入選,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肉羊實驗基地在屯昌掛牌,也為這一產業增添了“科技范”。
“得益于屯昌產業資金幫扶,今年繼續擴建完善羊舍及配套設施,預計今年底存欄量將達1.5萬只。”海南澳笠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開嶸介紹,擴產后將帶動更多農戶通過種植牧草、加工飼料等實現穩定增收。
咖啡香濃惠鄉親
從豆子到杯子,這是發展咖啡一、二、三產業的常規之路,但屯昌在培育發展“一鎮一品”南熙咖啡過程中,摸索走出了一條以二、三產“反哺”一產的新路子。
在西昌鎮仁教村南熙咖啡體驗店,經手磨、沖泡,咖啡的濃香味隨著熱氣縈繞。“目前已推出盒裝、袋裝及掛耳式咖啡等,縣內體驗門店已增至3家。”該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多為丘陵地帶,多年來,大多農戶利用閑置地零散種植羅布斯塔咖啡植株,咖啡豆品質頗受市場好評,但產業并不成氣候。
3年前,屯昌統籌產業幫扶資金,以“鎮屬國企+咖啡私企+村集體+農戶”的方式,盤活仁教村閑置校舍改造為咖啡加工廠,并啟動運營文體公園、楓木木色湖、仁教村展銷門店,占地數十畝的咖啡休閑農莊也將于近期竣工投用。
“以二、三產實實在在的效益,激發當地農戶發展壯大一產種植的積極性。”仁教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文安介紹,如今,南熙咖啡種植、加工、展銷等環節可為當地群眾提供多個就業崗位,并為村集體每年帶來數十萬元的產業分紅,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暖心服務有“醫”靠
“候診時間變短了,找專家看病、檢查、取藥更方便了!”5月27日,因患有中老年人呼吸道等慢性病,患者王老伯又來到屯昌縣人民醫院就診,他說,這一年多來,就醫體驗有了不少新變化。
變化,源于屯昌持續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余名省級醫療專家及骨干駐點屯昌接診,涵蓋全科醫學、急救、心血管科、重癥學科、兒科等領域,并做好醫護“傳幫帶”。
同時,根據縣域實際,不斷改善就醫體驗。“整體變化,主要體現在數據上的‘一升兩降’。”醫院院長田佳介紹,自2023年9月海南省人民醫院與屯昌開展托管共建,掛牌屯昌分院以來,年門診量由原先的22萬余人次,增至26萬人次,患者單次候診時間則從35分鐘降至15分鐘,單次診療費用降低了大約20元。
夜幕落下,中醫理療科夜間診室如約接診。“每周一至周四,每晚接診、復診及治療的患者少說也有二三十人。”主治醫師耿翊寧通過中藥、針灸、推拿等技術,幫助“上班族”患者治療頸、肩、腰、腿痛及中風等疾病。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