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崖州區“院士村長”團隊為當地鄉村引智引資
抱古“擁新”產業“煥新”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媛艷
“這個春節,不少市民游客走進抱古村,行走古村落感受特色民俗,在田園體驗采摘樂趣,在農業體驗館內了解農業知識。農文旅融合為大家提供了獨特的旅游體驗。”2月6日,抱古村“院士村長”駱清銘團隊成員、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感嘆道。
漫步三亞崖州區抱古村的蓮塘旁,只見紅色、粉色、紫色的睡蓮競相盛放,一叢叢美麗的睡蓮花迎風搖曳,近331個品種的睡蓮各美其美,陣陣清香撲面而來。
“可以跟著手機玩轉抱古村。”梁海明點開“抱古村旅游”微信公眾號,向記者展示這個抱古村委會攜手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開設的云端宣傳平臺。古樸的農作、美麗的蓮塘、獨特的黎族風情、迷人的田園風光……公眾號內一個個視頻、圖文產品,將抱古村推向更多世人眼前。
行走在村里的現代農田里,藍天白云之下,細長的青瓜碩果累累,“紗帳豇豆”綠油油地向陽生長,青綠的芒果掛滿枝頭,豐收的盛景盡收眼底。
“抱古不僅有古村之美,田園風光也別具一格。我們一直在探索以藝術的方式講述抱古故事。”梁海明透露,2024年該團隊請來景德鎮陶瓷技術團隊及陶瓷名家徐勝谷,以抱古村為素材創作陶瓷藝術作品,以新穎方式加強抱古村文旅宣傳。
緣何花費這么多精力在一個村莊?面對記者的疑問,駐足在抵田連戶的村道上,梁海明講述起抱古村的發展故事。
這個偏居三亞西部的小村莊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村,在眾多機構和人士的幫扶下,2016年整村脫貧摘帽。為讓日子越過越紅火,2018年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發展睡蓮產業。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設背景下,區城融合讓抱古村迎來發展新機遇。其與入園高校合作,建起了睡蓮種質資源苗圃、培育出睡蓮新品種。202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成了村里的“院士村長”,小村莊有了更多擁抱科技、升級產業的機會。
圍繞抱古村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院士村長”駱清銘團隊引智又引資——
技術團隊來了。廣州光信科技團隊計劃將“AI+農業”技術落地抱古村,努力將村莊打造為集文化旅游、生態農業、科技創新于一體的新型鄉村,為傳統農業注入“科技芯”;
資本力量進入。香港雅圖凱利集團有限公司春節前訂購了一批優質瓜果蔬菜,并與抱古村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多個農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推動崖州果蔬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走出產業好“豐”景。
“院士助力,科技賦能,和美鄉村一年更比一年好。”抱古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高真康興奮地說。
院士下鄉,產業進村。蔬菜園藝作物基地、文旅與科技融合發展項目、非遺黎陶展廳和陶瓷工坊……如今,更多抱古村產業發展的項目已列入“院士村長”駱清銘團隊的工作清單之中。
“目前崖州區創新引進四名院士擔任四個村莊的‘院士村長’,2024年已落地協同騰訊集團打造鄉村經營平臺、木霉生物有機肥,瓜爾豆高效栽培等項目,為全區鄉村振興匯聚更多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崖州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
(本報三亞2月6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