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潭門鎮青年用海藻積肥種的地瓜受到市場歡迎
“吃”下馬尾藻 地瓜變成“寶”
海南日報記者 陳子儀
對于海南海耕農漁業發展公司銷售經理鄭海葉而言,兒時最難忘的回憶,莫過于冬日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烤一個奶奶親手種的地瓜。
近日,位于瓊海市潭門鎮草塘村海藻地瓜示范基地,鄭海葉又將在此種下新一季的地瓜,延續著奶奶種出來的甜蜜滋味。
如何復刻兒時奶奶種出來的地瓜味道?鄭海葉有秘訣——用海藻種地瓜。“奶奶以前常說,過去種農作物沒有化肥時,就將海邊馬尾藻收集起來積肥,不僅環保,還很健康。”鄭海葉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起初,鄭海葉并沒有太多種植地瓜的經驗。早年,鄭海葉和哥哥鄭在軍在潭門經營著一家海洋工藝品店。2016年,在政府的倡導下,潭門漁業開始轉型發展,兄妹倆萌生利用海藻來種植地瓜的念頭。當年,他們找到有著多年種植瓜果蔬菜經驗的堂兄鄭在永,三人合伙成立海南海耕農漁業發展公司,承包了2畝海邊沙地做試驗。
在首批地瓜成熟后,鄭海葉將種植的地瓜作為禮物送給購買工藝品的顧客,沒承想,許多顧客在品嘗之后紛紛點贊,陸續要求再次購買。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鄭海葉所種植的海藻地瓜從最初的2畝擴大至現在的100畝,且每每推出,就銷售一空。
記者來到海藻地瓜示范基地,地上鋪滿了正在晾曬的馬尾藻。馬尾藻是一種很常見的海生植物,夏季,伴隨著源源不斷的南風,它們被陣陣海浪打上岸邊,在海灘上隨處可見。在這里,馬尾藻經過曬干、發酵、積肥等一系列工藝處理,成為綠色生態肥料。
取之于海,用之于田。這些綠色生態肥料不久后將被投放到田地里,為地瓜生長提供養分。“讓海洋廢棄物中的營養元素進入農業生產系統,為作物生長提供養分,從而提高田地生產能力和持續耕作能力,真正做到‘變廢為寶’。”鄭海葉說。
為了保持海藻地瓜品質,種植過程中不僅沒有使用農藥,所有的環節都由人工進行。在這種純天然的種植方式下,海藻地瓜也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這些海藻要定期翻動,確保都能被曬干。”基地里,潭門鎮文教村村民鄭海花正在用鋤頭翻動地上海藻。她在基地里做工,每個月都有超2000元收入。基地雇傭的工人都是當地村民,有的早上去捕魚或做自家農活,下午就抽空來瓜地從事管理或撈馬尾藻積肥。在該基地,像鄭海花這樣既賺工資又學技術的超過20人。
盡管海藻地瓜成了“搶手貨”,但鄭海葉兄妹并不滿足于只種植地瓜。兩年前,他們在潭門村開設一家海藻地瓜體驗店,結合瓊海當地喜愛雜糧的飲食習慣,開發一系列地瓜雜糧小吃,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打卡。
鄭在軍說,他還正在謀劃關于海藻地瓜的“詩和遠方”,他希望打造共享農莊,為游客提供地瓜采摘、研學等服務,讓海藻地瓜成為潭門的另一個“金字招牌”。
(本報嘉積8月27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