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基地一區”
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到2022年、全省爭取建成30萬畝高標準冬季瓜菜基地,改造升級排灌系統的稻菜輪作種植模式萊田基地76萬畝,建設水肥一體化的坡地露天蔬菜基地10萬畝,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冬季瓜菜150萬畝,新建瓜菜集約化育苗中心20個,全面提升冬季瓜菜種植基地地力50萬畝。建設一批農田排灌設施和田頭綜合服務站,實施“千名瓜菜生產技術指導隊伍”項目。
天然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基地。爭取國家天然橡膠投資補助和財政補貼政策,建設840萬畝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到2022年,改造低產膠園50萬畝,建立橡膠種苗培育基地12個,初步建成天然橡膠生產防風體系。發展壯大天然橡膠、茶葉等熱帶經濟作物和林下經濟,做大做強南藥產業。到2020年,全省胡椒、咖啡、茶葉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35萬畝、5萬畝和6萬畝;到2025年,分別達到38萬畝、10萬畝和10萬畝。重點發展益智等林下經濟作物50萬畝。
熱帶水果和熱帶花卉基地。按照“擴面積、優布局、提質量”的思路,到2022年,建成高標準熱帶水果生產基地300萬畝。優化熱帶水果品種結構與區域布局,建設優質熱帶水果高標準種苗基地,建設一批標準化特色果品基地,打造百萬畝生態果園。實施“花香海南大行動”,到2020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比2015年翻一番,總面積達到25萬畝;到2025年再實現翻一番,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大力建設切花、切葉、盆栽花卉和觀賞苗木基地;創建研發、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花棄產業園區,實施花卉產業風情小鎮、花卉主題公園等項目。推進水果、花卉產業與休閑農業,森林康養、美容保健等業態融合發展,推動傳統生產基地向游購娛一體的新型田園轉變。
水產養殖與海洋捕撈基地。建設現代漁業示范基地。在嚴守海洋生態紅線的基礎上,優化海上現代漁業產業布局,打造海上養殖漁業發展圈層,在近岸良好灣區,統籌科學布局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在近岸適宜海域,兼顧生態修復功能和漁業生產功能,大力發展增殖修復型、休閑旅游型、科研實驗型、裝備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爭取國家現代化海洋牧場試點;在本島外海海域和三沙海域,支持建設大型深遠海智能漁場,形成深遠海現代漁業生產布局。爭取到2022年,全省深水網箱養殖達14000口,年總產量約14萬噸,建成近海各類型現代化海洋牧場10個以上,海洋牧場面積達3萬畝以上,建成深遠海智能漁場15個,總產量達9萬噸。深化捕撈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捕撈漁業結構,壓縮近海捕撈產能,加快推進標準化海洋捕撈漁船更新改造,優化捕撈作業方式,支持發展外海捕撈,到2022年,壓減近海漁船1000艘,減少總功率10萬千瓦,形成外海捕撈骨干船隊力量。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強化無疫區區域化管理,加強省外動物疫情傳入風險防范及全省養殖到屠宰環節全鏈條獸醫風險管控,提升省、市(縣)、鄉、村四級防疫綜合能力,重點推進獸醫實驗室監測預警、動物防疫隔離屏障,突發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應急、動物及動物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追溯、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及畜禽養殖與屠宰標準化建設等重點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大力推行健康養殖和“五好畜產品”認證,到2022年,海南免疫無口蹄疫區基本達到世界動物衛生組織(0IE)認可標準,豬、牛羊、禽的死亡率分別控制在5%、1%、13%以下。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