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消博會踐行“綠色辦展、低碳辦會”理念
“綠色消博”助力低碳發展
① 4月12日,在消博會1號館展出的可以釋放負氧離子的人造草坪。
② 4月12日,在消博會1號館,首次參展的某電器公司帶來一款純電動“移動便利店”,不僅搭載了節能廚房設備、保溫節能材料,還可以作為移動試點,減少因頻繁開閉店裝修而產生的大量碳排放。
③ 4月13日,參展商向觀眾介紹自行車性能。 本版圖片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綠色辦展,低碳辦會。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上,“綠色”既是重點,又是亮點。不論是在參展、搭建、出行、餐飲、數據化管理等方面,還是在各大展區的展品、參展商展臺,抑或是在會場活動、與會嘉賓討論主題中,“綠色、環保、可持續”隨處可見。消博會現場刮起一股“綠色低碳風”。
低碳會展“綠”意盎然
一百多公里外的萬寧小海紅樹林,以一種獨特方式,“遠程”參加了消博會。
展會期間,用于抵消碳排放的藍色碳匯,來源于萬寧小海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項目,該項目按照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編制的全省首個碳普惠方法學——《海南紅樹林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進行開發,是全省首個通過備案的碳普惠項目。
“本屆消博會在綠色發展、綠色出行、低碳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積極踐行了綠色辦會理念。”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信芳介紹,消博會組委會按照《海南省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通過綠色電力消費+藍色碳匯抵銷的方式,實現了大型活動碳中和。
這是消博會首次實現碳中和。在展會上,“綠色之風”無處不在,以電力為例,今年消博會首次實現所有場館100%使用綠電,中廣核新能源項目為展會輸送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
“這展示展會‘雙碳’減排的決心及綠色辦展辦會成果,并積極朝著‘國家級零碳展會’的目標邁進。”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在延續第二屆消博會綠色辦展的基礎上,本屆消博會在展會的各個時間脈絡上串聯起各類綠色元素,從前至后實現全方位的綠色覆蓋。
從展前的綠色設計與搭建,展中的信息化服務、一系列綠色低碳展示與活動,再到展后吉祥物雕塑捐贈再利用,本屆消博會將實現真正的與綠色同行。
綠色產品占據“C位”
步入本屆消博會5號館,一眼望去,雅詩蘭黛集團展館將光影元素和自然元素糅合于一體,流光溢彩,十分吸人眼球。
你能想象嗎?這一“吸睛”的展館,不僅在搭建時融入了可再生材料搭建,并且是“二次利用”而來。
“我們沿用第二屆消博會雅詩蘭黛集團展館的外立面框架,以實際行動引領節能減排‘綠色風尚’。”雅詩蘭黛集團方面介紹,展區呈現繼續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并創意結合充滿南國風情的海島元素,彰顯雅詩蘭黛集團始終秉持可持續發展的承諾與倡導,和積極融入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步伐。
不僅是布展,在各個展區,不少參展企業更加注重綠色、循環、低碳理念和技術的推廣與落地,隨處可見綠色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
泰山體育帶來自主研發的“會呼吸的人造草”,經運動摩擦釋放負離子含量達到森林、湖泊標準;戴爾XPS系列產品包裝盒采用100%可回收材料制作;馬爹利品牌開展紅樹林保護項目,展臺上“守護紅樹、滋養風土”的字樣引人注目;愛仕達展出Moneta Recy 新系列產品,由100%可回收鋁罐制成……
作為綠色展會的重要樣板,消博會匯聚了眾多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產品,不少展商帶來的綠色產品占據“C位”,展示綠色、可持續等消費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場景。
在珠寶品牌高納仕展區,青花瓷碎片廢物利用制作的裝置藝術品,以及由南極海洋垃圾做成的藝術品,顯現出獨具一格的“珠光寶氣”。
高納仕品牌創始人張麗娜說,由南極海洋垃圾做成的藝術品名為《重生》,原材料取自于南極考察隊帶回來的一個海洋垃圾玻璃瓶和廢棄的貝母,“我們希望通過這件作品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積極信號,呼吁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倡導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高納仕一直在首飾革新上著力,不拘泥于任何材料,致力于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讓世界看到環保藝術珠寶的創新與發展。
共同“碳”索未來
在消博會上我們可以發現,開展綠色低碳合作,努力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理念,成為參展企業共識。
今年,畢馬威中國以“三生萬物 生生不息”為主題,在本屆消博會上畢馬威中國特設ESG(環境、社會、治理)、政府與公共事務、消費服務、元宇宙等多個亮點專場,多維度展示畢馬威中國面向未來的前沿洞察和解決方案。
“ESG被廣泛關注,綠色消費也正融入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畢馬威中國海南區域首席合伙人張嵐嵐說,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各行各業正在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王維佳介紹,戴爾科技集團宣布到2030年的ESG目標,即產品包裝100%使用可回收材料,產品原料一半以上來自回收或可再生材料。“相信綠色、可持續、循環的概念是消費電子的發展趨勢,也是消費者看重的賣點。”王維佳表示。
三頓半咖啡副總裁肖唯提到,三頓半咖啡始終關注循環經濟,長期探索如何在產品生產制造和流通環節進行綠色循環賦能。“我們通過打造材料循環再生系統、推行‘返航計劃’等舉措,希望從生產端到使用端做出微小改變,踐行環保理念,共同創造可持續的咖啡產業。”她說。
(本報海口4月13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