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四月十四日,市民游客在消博會時尚生活展區選購工藝品。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②大批市民游客到現場觀展。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③市民游客參觀高納仕珠寶展區。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 海南日報觀察員 李夢瑤
眼下,“消博時間”進入尾聲,“消博效應”持續顯現——
從臨時展品變長期商品,韓國國家展團推動更多該國消費品進入海南免稅市場;從參展商變投資商,香港真滋味集團計劃將食品加工基地落戶海南;從會場內到會場外,多家離島免稅店借力消博,掀起“消博+免稅”消費新熱潮……
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水中,消博會的溢出效應似漣漪層層擴散。
6天,12萬平方米,這是消博會在物理層面的時空范圍。但顯然,它所蕩起的“漣漪”早已超越時空,輻射帶動消費升級、產業升級、投資升級,進一步釋放海南自貿港發展新活力。
“漣漪”層層,其一是消費提振——
商務部將今年定為“消費提振年”。消費如何提振?優化供給、提振信心是關鍵。
加入氫能驅動裝置的自行車,會對話、能遛狗的機器人,刷新睡眠體驗的“深睡小屋”……本屆消博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超3000個消費精品品牌集中展出,更多元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更豐富的體驗,吸引大批消費者現場下單或排隊體驗。
如此強烈的“購買欲”,當然不限于一時一地。
從“消博大賣場”到“海南大市場”,過去兩年,越來越多企業找到一條精準的“消博效應溢出通道”,將大批好貨投向海南市場。2022年,海南消費品進口額超400億元,占進口總額比重達三分之一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0多個百分點。
展品變商品,首秀變首店,這正是消博會溢出效應的體現。今年消博會期間,同樣有不少行業龍頭企業決定開拓或進一步深耕海南市場。可以預見的是,當大批消費品行業巨頭排隊入場,進一步優化消費供給、豐富消費選擇,海南消費市場活力也將持續釋放,讓消費的基礎性作用獲得更好發揮。
“漣漪”層層,其二是產業帶動——
作為一個能在短時間內匯集大量物流、人流、信息流的行業,會展業素有“1:9效應”之說,即會展本身的直接收入是“1”,其對交通、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帶動收入是“9”。
搭上消博會的“順風車”,連日來,消博會時裝周與1500家高端消費場景聯動開展“熱島計劃”,掀起全島消費娛樂購物熱潮。與此同時,海口各區接連舉辦多場文旅配套活動,推出消博會主題游線路,文旅市場持續升溫。
而在本屆消博會上,“免稅”無疑是分享到最多紅利的行業之一。
借消博會發布“文旅融合”創新產品,開展一系列營銷活動,攜多個合作品牌亮相,消博會期間,各大頭部免稅企業充分發揮消博會和離島免稅“平臺+政策”疊加效應,進一步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為免稅經濟再添熱度。
從“消博會+旅游”到“消博會+免稅購物”,過去這幾天,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流源源不斷地涌入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又不斷“溢向”各大景點景區、離島免稅店等消費場所,為文旅產業、免稅經濟賦能,也助力海南進一步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漣漪”層層,其三是區域發展——
參加完首屆消博會后,美國泰佩思琦集團馬上對海南市場進行考察。去年,該集團正式將中國旅游零售總部設在海南。類似于這樣的故事,過去兩年頻頻上演,截至目前已有52家國際知名品牌和頭部企業落地,海南“朋友圈”不斷擴大。
由參展商變為投資商,企業身份的轉變,意味著消博會的“流量”真正變成了海南自貿港的“留量”。今年消博會,同樣馬不停蹄開展了一系列采購對接、洽談簽約、行業推薦等市場化活動,從各企業、機構到各市縣,都在積極承接消博會溢出效應。
兩個細節值得注意:一是消博會期間舉辦了一場“促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暨RCEP等自貿協定推廣論壇”;二是本屆消博會法律服務團吸收了5名香港律師,為參展商提供涉外法律服務。
由此不免聯想到,海南正深化瓊港合作、深化與RCEP成員國合作。如此舉動,無疑再次釋放出海南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深化互利共贏的明確信號。
不只是中國香港、RCEP成員國,事實上,海南正借消博會向全世界展示著自貿港的獨特魅力,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加速匯聚,而這也倒逼著海南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
從這個層面而言,消博會“溢出”的不僅是市場和機遇,更是助推海南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