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資訊 \ 工作報告 \ 學習貫徹 \ 推進自貿港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扛起海南擔當 海南日報評論員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作為唯一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如何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前列?省委七屆十次全會強調,推進高質量發展,要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海南要利用在制度、政策、區位等方面優勢,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在吸引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資源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一直在我國發展格局中占據特殊地位。當前,海南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生機勃勃,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展開,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制度優勢、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日漸凸顯。從制度優勢看,自貿港政策體系既對接國外市場、又聯通國內市場,既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又立足國內經濟特色;從政策優勢看,海南自貿港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在稅收、要素跨境自由流動等方面享受特殊開放政策;從區位優勢看,海南正好是連接中國和東南亞兩個最活躍區域的中間節點。這些優勢疊加,使海南能夠在連接和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關鍵作用,有條件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反應爐”。因此,推進高質量發展,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海南當有所作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要對接和引領國際經貿規則,聚力加快建設開放新高地。在對接和引領國際經貿規則上,既把握好現階段,在2025年以前,要以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加快落實各項開放政策,吸引國內外各類生產要素,通過自貿港這個節點平臺便捷進出國內、國際市場,當好RCEP試驗場,開展CPTPP壓力測試;又著眼長遠,在2025年以后,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在加快建設開放新高地上,要加快互聯互通,把握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區域國際樞紐機場的戰略定位,用好第七航權、保稅航油等開放政策,圍繞打造海南4小時、8小時飛行經濟圈,加快推進機場體系建設,加快洋浦港航基礎設施建設、航運制度創新,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重要支點,加快推動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要深化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用好博鰲亞洲論壇、消博會、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等重要平臺,拓展友好交流。 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要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著力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在配置全球資源方面,要充分發揮海南地理區位獨特、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面向東南亞等優勢,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圍繞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領域,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謀劃形成更多創新產業鏈,打造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前沿地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方面,要進一步做好免稅購物、醫療、教育三篇消費回流文章,打造全球消費精品展示交易集散地和國內替代出境消費第一目的地;要做好加工增值文章,推動海南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要做好離岸新型國際貿易文章,推動海外的國際結算總部集中到海南;要做好生產性服務業文章,聚焦“微笑曲線”的兩端,加快發展設計、育制種等產業,重點拓展航運服務產業鏈,發展保稅倉儲、國際物流配送等業態;要做好數字經濟文章,打造國際數據產業集聚地,扎實推進“智慧海南”建設,顯著提升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事關全局、影響深遠,是重大任務,也是系統工程。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上來,提高站位,找準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