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資訊 \ 工作報告 \ 學習貫徹 \ 推進自貿港高質量發展 |
發布時間:
靠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身健體” 海南日報評論員 在全球經濟結構性重塑的大背景下,新一輪產業競爭愈加激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這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是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海南落實“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成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和典型示范,關鍵在于形成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因此,省委七屆十次全會強調,推進高質量發展,要有現代產業體系作為支撐,并明確了具體要求。這里面蘊含著對“國之大者”的深刻體認,對海南發展現狀、優勢及趨勢的深刻把握。 “十三五”時期,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拼搏,海南經濟社會獲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2020年,海南努力克服多重不利影響,以練內功、增動能、引外力“經濟轉型三部曲”,咬緊牙關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發展動能轉換,取得了關鍵性成果,為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貿港奠定了堅實基礎、積蓄了強大動能。 但產業基礎薄弱,經濟總量不大、流量不足、增量不夠一直是制約海南發展的突出短板。如果說“十三五”時期海南是在“調理肌體”,那么“十四五”時期就要靠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來“強身健體”。 主導產業是經濟發展的“脊梁”。堅持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產業,是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為海南產業發展指明的方向,是完全符合海南實際的。“強身健體”,要堅持以“3+1”主導產業為重點,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體系。這里,要充分發揮高質量發展的導向作用,倒逼發展綜合質量效益提高;要做好高質量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和謀劃儲備,不斷激發社會投資活力;要引導傳統優勢產業往高質量方向發展,著力培育互聯網信息產業創新創業企業,打造本土獨角獸企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身健體”,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提升產業體系競爭力。這里,要瞄準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圍繞企業、人才、高校與科研機構三大主體,以超常規手段打一場科技翻身仗。具體來說,在建設創新平臺上,要善于“筑巢引鳳”,引進培育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在產學研聯動上,要圍繞重點產業方向部署創新鏈,搭建共性技術設備服務平臺,構建有效的利益共享和聯結機制;在建設“智慧海南”上,加大“新基建”建設力度,加強與重要領域融合應用。 園區是投資政策的重要承載地。“強身健體”,要堅持以重點園區為載體,推動產業體系集聚發展。這里,要注重完善園區考核指標體系,嚴格招商準入門檻,健全分類分級的園區動態調整和退出機制;要著力延伸產業鏈條,扶持低碳智能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切實發揮制造業的重要作用;要堅持“三生融合”的理念,完善生產配套服務功能,同步建設生活服務設施,形成繁榮的產業生態圈。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強身健體”,要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增強產業體系投融資活力。這里,關鍵要著眼于集聚和配置全球優質生產要素,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貿易自由便利的能力。要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加快推動跨境投融資政策落地見效;要優化政府投資結構,將專項資金重點投向產業項目和實體經濟,發揮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要暢通企業融資渠道,完善多層次普惠金融體系,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從“調理肌體”邁向“強身健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它考驗著我們的定力、魄力、能力,更檢驗著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才能把工作做到實處、實現新的作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