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回顧2018 \ 熱詞 \ 展望2019 \ 最新發布 \ 媒體評論 \ |
發布時間:
我省相關部門和部分市縣負責人熱議明年經濟工作
三亞加快培育游艇產業,發展游艇旅游,推進相關政策落實,積極解決境外游艇擔保,實施便利化的出入境審批手續,多舉措提升服務質量和國際化水平,進一步促進游艇業對外開放。圖為12月中旬,“海天盛筵——2019第十屆游艇、航空及時尚生活方式展”在三亞鴻洲時代海岸開幕。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本報海口12月23日訊 12月23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海口舉行,總結部署全省經濟工作。圍繞2020年全省經濟工作,我省相關部門和部分市縣負責人展開熱議,紛紛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集中精力抓好各項工作,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 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明年工作時提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全力推動建設自由貿易港。 “我們將按照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安排,及早謀劃政策落實的各項措施,確保重大改革開放政策在海南能夠承接得住、用得到位、實施有效,取得更多的政策早期收獲,形成更多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辦)常務副主任孫大海表示,將繼續加強改革創新頂層設計,推進制度集成創新,實現改革舉措的有機銜接、融會貫通,當好改革開放“試驗田”。同時,完善各類風險防控體系,把各項風險管控舉措落實到位,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不走偏。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符宣朝表示,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0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發改部門將按照省委的決策部署,高標準、高質量、高起點謀劃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按照“三區一中心”定位,圍繞自貿港基礎設施提質升級,以及重點產業、重點園區、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領域,持續生成符合自貿港建設要求、示范帶動作用強、覆蓋范圍廣、投入強度高的重大項目,構建與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 “我們將推動自貿港早期階段重點任務盡快見效,特別是推進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跨境投融資的自由化便利化、離岸貿易、離岸金融、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等重點工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金融力量。”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陳陽表示。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賴泳文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全省人社系統將用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這兩個抓手,在就業、社保、人事人才、勞動保障等各個領域策劃開展更多為民謀利的好事,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中重要民生工程工作。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推動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指引。 “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征程中,開放是海南的生命線。”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省外事辦公室)主任王勝表示,省外辦將一如既往創新外事工作,加大外事領域制度創新,主動服務和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研究部署推進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業合作和友好交往,發揮外事資源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博鰲亞洲論壇等外事平臺優勢,做好海南對外交流合作等工作,助推海南對外開放,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外事力量。 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鄧小剛表示,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守住生態底線,堅持綠色發展。下一步,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將根據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在嚴格項目和產業準入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抓好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宗旨,建立完善海南水生態文明治理體系,以重大水利工程為突破,加快推進海島型水利設施網絡建設。”省水務廳廳長王強表示,水務部門將啟動水務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通過繼續推進城市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工程建設、建設高標準供水設施、建設從源頭到龍頭的全過程全鏈條水資源信息平臺等舉措,確保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有力的水務支撐。 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表示,儋州緊緊圍繞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堅持以城市更新為引領,從根本上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為承接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各項政策和項目打下更好更堅實基礎;始終將制度創新貫穿于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打破一切束縛發展的條條框框,加快推進基層治理、城市更新、強鎮擴權、農村資源整合等重點領域改革,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發展動能。 推動科技創新,是堅持科技創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國章成表示,作為全省科技主管部門,該廳將加快健全適應海南自貿港建設長遠發展要求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陸海空”三大科技城建設,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全省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必須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 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廳長丁式江表示,該廳將持續深化完善“多規合一”一張藍圖,高標準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為高起點高標準推進自貿港建設提供規劃戰略指引。同時加強自然資源統一保護和監管,全面實施“多規合一”背景下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審批制度,重塑和優化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行政審批流程,持續提升自然資源要素供給質量和效益,服務和保障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區域、城鄉一體化的先導項目和重要支撐,“要高標準、高質量謀劃和推進全省交通運輸各項事業發展,規劃好海南‘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綱要。”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林東表示,該廳將加快構建海南高速公路路網由“田”字型向“豐”字型邁進,加快推進儋白高速、山海高速進度,盡早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同時高質量做好交通扶貧、“四好農村路”工作,加快推進瓊州海峽一體化工作,繼續加開加密國際航線,推動港口資源整合工作。 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說,文昌將繼續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理念,深入融入“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聚焦旅游、現代服務和高新技術三大重點產業,充分發揮航天、僑鄉和椰風海韻等資源稟賦,開展好“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活動,大膽試、大膽闖,以治理體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實際成效推進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力爭今年底或明年初全面啟動國際航天城建設,為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扛起文昌責任擔當。 全省80%的土地、60%的戶籍人口在農村,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必須抓好“三農”工作。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許云表示,該廳將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進“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自貿區先導性項目建設等,同時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在農村廁所改造、污水處理、垃圾收集治理等方面,全力以赴完成既定目標。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2019年,省商務部門大力提升招商引資服務水平,成立了國內首個以社團法人登記的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建設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省商務廳將加強商務營商環境政策設計,建立商務營商環境動態評價體系和優化調整機制,聚焦企業需求,加快推動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有關措施落地實施,努力打造優質高效的商務營商環境。 “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市場監管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東斌表示,將探索實施外國(地區)公司直接登記制度;探索商事登記行政確認制,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探索經驗;持續優化完善“海南e登記”平臺功能;推進“證照分離”全省全覆蓋改革;深入推進強化競爭政策試點;進一步釋放樂城先行區優惠政策效應,開展好臨床真實世界數據應用試點工作,力爭2020年至少有1個國外醫療器械產品在我國獲準注冊上市;創新探索優化對十個園區的監管機制;創新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證券化等。 澄邁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特別是今年在全國率先推行信息共享稅收管理模式,實現稅收征管“一次不跑、一步到位、一站辦結”。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澄邁縣委書記吉兆民表示,澄邁將深入貫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采取更扎實的作風、更務實的措施,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做大做強互聯網產業、低碳制造業等澄邁優勢產業;圍繞世界500強、國內行業龍頭前5強企業,實行精準招商,集中發力重點產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推進園區體制機制創新。 省工信廳廳長王靜表示,該廳將積極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大數據治理體系、中小微企業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產業環境和社會治理體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品牌。圍繞推進“智慧海南”建設,穩步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等工作。 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今年海南產業結構調整勢頭良好,明年如何乘勢而上?大家對“以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抓手,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抱以厚望。 “以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抓手,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海南著眼于構建自貿港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動能培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的最新舉措。”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緊緊抓住當前結構調整勢頭良好的有利時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在打造油氣、旅游、互聯網、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現代物流業等5個千億級產業上取得明顯成效。省發改委將系統梳理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領域、十二個重點產業發展情況,為構建與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打牢基礎。 王靜介紹,在油氣產業發展上,將以油氣加工產業優化、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傳統化工產業升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以原料路線多元化、產品結構高端化、產業布局集約化、節能環保生態化作為主要發展路徑,堅持實施“兩化融合”,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作為主要驅動力,推動我省油氣加工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我省海洋經濟新的增長極。在互聯網產業發展上,將加快推動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助推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高質量發展。重點產業方向包括研發設計、數字內容、游戲動漫、大數據、物聯網、衛星導航、海洋電子等,打造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形成數字經濟聚集發展區。把海南建設成為創新服務能力強、新業務新業態集中、發展環境優質的全國互聯網產業發展高地。 今年,省農業農村廳重點在產業特色與三產融合發展上做文章,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堅持把熱帶特色優勢作為海南農業發展的基石,調優品種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高產業結構,加快建設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規劃建設南繁科技城,推進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等。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我省將繼續推進橡膠、檳榔、椰子等“三棵樹”轉型升級、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休閑農業等,以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抓手,推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轉型升級。 國章成表示,聚焦南繁育種、海洋科技、航天科技等領域,省科技廳將主動謀劃布局一批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打造南繁科技城、三亞深海科技城和文昌國際航天城,開展深海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研究、加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重大科技問題科研攻關、發展商業航天技術,打造特色領域科技創新的新高地。 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2019年,省旅文廳制度創新取得新突破,產業招商和項目建設成效明顯,我省旅游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國際旅游消費年活動實現圓滿開局,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打下良好基礎。省旅文廳黨組書記林光強表示,2020年,省旅文廳將繼續圍繞“自由貿易區(港)架構下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全面實施國際旅游消費年活動,加大市場開發和對外交流力度,深入推進旅游與文化廣電體育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提質升級,助力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三亞將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對標業態豐富、品牌集聚、環境舒適、特色鮮明、生態良好的定位,加快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功能區。”三亞市市長阿東介紹,三亞將以國際旅游消費年活動為契機,推動旅游消費提質升級,積極引進世界級精品主題公園、高端消費品牌、大型國際展會和節慶賽事活動,加快培育郵輪、游艇、文化、體育、會展、婚慶、康養、夜間旅游等高品質旅游產品,進一步做大免稅購物,全力以赴辦好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精心打造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等品牌活動,拓展旅游消費發展空間,提升旅游消費服務質量,加快旅游消費國際化進程。 海口市旅文局黨組書記王如龍表示,該局將立足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任務,聚焦海南國際旅游消費年活動,加快建設重點產業園區,持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品牌建設經營,豐富培育旅游消費新業態、增強優質產品新供給、打造公共服務新體系,進一步拓展旅游消費發展空間;精心策劃文旅融合活動,2020年將繼續引進7場以上演唱會、5場以上大型體育賽事、150場以上精品和惠民演出,策劃海口灣休閑、夜間消費、免稅購物、地方特色旅游演藝展覽等主題系列活動,形成一批市民游客必到“打卡地”;2020年力爭開發11條境外旅游航線、力爭引進1-2家外資旅行社落戶海口。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招商建設郵輪游艇經濟、主題公園等一批大型旅游消費項目,豐富旅游消費供給。探索自貿港政策下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一攬子購物免稅政策,同時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持續開展免稅品促銷活動,充分發揮免稅購物政策對消費的拉動作用。繼續辦好海南國際旅游島購物節等促銷活動,打造系列具有海南“IP”元素的重大節慶活動。 圍繞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省衛健委將加快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省衛健委主任韓英偉介紹,一是高標準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二是利用海南氣候優勢發展醫療康養特色小鎮。三是繼續做好優質醫療資源的對接引入工作。積極爭取引進更多符合海南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的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醫療團隊、企業、科研院所等,助力我省健康產業事業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全面驗收交賬之年。”省扶貧辦主任孟勵表示,明年全省要實現剩余477名未脫貧人口全部脫貧;全面排查整改影響脫貧的突出問題;通過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對特殊貧困人口的兜底保障;持續發展和推廣優勢產業項目,加強產業扶貧提質增效;加大貧困戶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強勞務輸出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務工舉措,促進穩定就業;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等,確保我省脫貧質量經得起檢驗。 對于脫貧摘帽,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縣等貧困縣(市)同樣信心堅定。白沙縣委書記劉蔚表示,白沙將集中精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高質量脫貧摘帽,同時積極謀劃鄉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地務工增收,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五指山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市將在完成今年脫貧摘帽任務的基礎上,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改,強弱項、補短板,確保脫貧成效穩定可持續,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與全省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堅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我省將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許云表示,該廳將進一步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休閑農業等,切實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表示,明年我省將著力解決教育優質資源短缺和布局不均的問題,在基礎教育方面,持續抓好“一市(縣)兩校一園”建設,繼續推進“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作,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在職業教育方面,優化中職學校布局,培養適應海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高等教育方面,支持海南大學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學科,支持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培養海南自貿區、自貿港適用人才。 省住建廳廳長霍巨燃表示,該廳將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提升老舊小區居住品質,有效改善棚戶區群眾居住環境,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通過鼓勵存量商品住宅用地轉型用于租賃住房、試點利用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新出讓住宅用地配建租賃住房等方式發展租賃住房,推動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發揚椰樹精神 良好的作風,是干事創業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寶。我省相關部門和部分市縣負責人紛紛表示,要發揚“扎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椰樹精神,積極投身到全力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工作中。 賴泳文表示,全省人社系統將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全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推進養老工傷失業保險省級統籌,持續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運營和管理機制,探索建立城鄉低收入家庭專項救助制度,并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將穩就業擺在突出的位置,服務于全省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自貿港建設,服務于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袁光平表示,儋州將堅決站在全省大局上想問題、辦事情,高質高效加快建設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大力發展符合儋州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的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高地、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推進深海網箱養殖和海洋牧場建設等,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走路”。“瓊海將積極推動政府職能由重管理向重服務深度轉變,不斷提升人才服務水平,營造親商、安商、利商的良好投資環境。”瓊海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劉蔚表示,白沙將堅持力度不減、靶心不變,集中精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高質量脫貧摘帽,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在產業扶貧方面,注重穩定可持續增收,繼續實施好橡膠合作社管理、技術培訓、金融保險等“統管、統銷、統貼”三統一管理體系,切實做穩橡膠主導產業;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推動“南藥、綠茶”2個萬畝和“紅心橙、山蘭米、百香果”6個千畝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并采取“企村共建”的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積極謀劃“體育+旅游”、鄉村旅游等現代服務業,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地務工增收,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海南日報記者綜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