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新聞 \ 聚焦黨代會 \ 踔厲奮發這五年 \ 建功新時代 \ 訪談評論 |
發布時間:
海南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區域協調一體化發展
在儋州市新英灣,旭日初升,朝霞滿天。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在洋浦保稅港區綜合服務大廳的跨境電商產品展示區,嘉賓了解跨境電商產品。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萬泉河畔水闊風純賓朋滿座,4月20日,進入“博鰲時間”,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東嶼島,海南與全球共享自貿港發展機遇; 產業投資“熱度”攀升,4月17日,大唐文昌翁田集中式光伏基地100兆瓦農光互補+儲能示范項目順利建成投產發電;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又傳喜訊,4月12日,海南長臂猿再添新丁,這一全球最稀有的靈長類動物種群數量恢復至5群36只。 春深四月,萬物競發,海南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孕育新氣象。近年來,海南高質量發展步伐越來越堅定,各類市場主體踴躍響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日益優化,現代產業格局正在形成,百姓共享發展成果,獲得感穩步增強。 A 產業新引擎顯動力 來自全國的科研人員,共享種子實驗室科研器材,加速南繁育種進度;“奮斗者”號萬米深潛逐夢深藍,深海科技項目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落地;“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筑夢蒼穹,在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射…… 這是海南在南繁、深海和航天領域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加快布局“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為高質量發展不斷積聚新勢能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海南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發展包括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四大主導產業,加快推動現代產業體系構建。 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產業動能。近年來,150多項政策密集出臺,自由貿易港“四梁八柱”政策框架體系基本建立。重大風險防控務實有效,對接國際經貿規則,加快落實各項開放政策,產業基礎不斷夯實。 以制度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兩個15%”稅收優惠政策在11個園區全面實施;“啟運港退稅”“船籍港登記”“保稅油加注”“原輔料清單”“營運交通工具進口關稅減免”“加工增值30%免關稅”等政策在洋浦園區首單落地并逐步推廣,“融資租賃”“QDLP、QFLP”等政策在海口江東新區、三亞中央商務區實施。目前,海南自由貿易港主要政策已在園區落地實施。 以優化傳統產業促經濟提質增效。“旅游+免稅購物”“旅游+醫療”“旅游+文體”……旅游業態持續創新,產品迭代升級,讓海南全域旅游不斷釋放出新魅力。2021年5月,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成功舉辦,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消費精品展。2021年,全省接待游客8100.4萬人、實現旅游收入138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5%和58.6%。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穩中提質。2021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2014.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1%。 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優勢。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成為國際創新藥械率先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通道,比預期目標提前近三年實現了醫療技術、裝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金融業拓展開放空間,截至2021年底,54家(支)QFLP基金落地,注冊資本共計51.3億美元;37家企業成為QDLP首批試點,獲得額度共計49.9億美元。新增上市公司2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破零”,新增備案創業投資企業8家。 現代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新引擎。2021年,全省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高于整體經濟4.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5%。 以科技創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20年,我省實施打贏科技翻身仗三年行動,企業研發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21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增速全國第一。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約3000億元,保持快速增長。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202家、同比增長43.4%。 海南生態軟件園建成安全可控區塊鏈平臺,啟動創建國家區塊鏈試驗區。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吸引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入駐。中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全面投產,百萬噸乙烯等關鍵性產業鏈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作為承接四大主導產業的重要載體,園區不斷培育新經濟新業態,進一步推動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 尤其是2021年,11個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實現營業收入過萬億元、較上年翻番。完成稅收收入超58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超850億元,以不足全省2%的土地面積貢獻全省超四成稅收和近三成投資。 B 發展新格局顯優勢 “加工增值內銷貨物稅收政策落地實施,大大降低了我們的運營成本!”海南洋浦銘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巧說,前不久,公司的產品在洋浦地區海關通關放行,享受到了優惠政策。 今日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已建成47個港口碼頭泊位,通過能力達1.1億噸。今年一季度,洋浦港累計完成吞吐量40.33萬標箱,同比增長61.84%,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下好區域協調發展這盤棋,是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2021年12月29日,全省推進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動員大會暨儋州市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領導干部大會召開,標志儋州洋浦一體化正式啟動。 儋州洋浦一體化開好局、起好步,有序實施管理體制改革,擴展洋浦經濟開發區規劃開發范圍,促進儋州洋浦城市功能互補、產業協同發展。 近年來,海南按照“三極一帶一區”(“海澄文定”經濟圈、“大三亞”經濟圈、儋洋增長極、濱海城市帶、中部山區生態保育區)謀篇布局,做大做強“海澄文定”經濟圈,做優做精“大三亞”經濟圈,加快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協同推進濱海經濟帶建設,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為抓手推進中部山區生態涵養保育。 高質量交通基礎設施支撐高質量發展。1月26日,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陵水土福灣至三亞海棠灣通道工程實現功能性通車,車輛在兩灣之間通行將少跑10公里…… 按照相關規劃,我省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謀劃、高質量建設,著力把環島旅游公路及驛站打造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標桿工程和傳世之作。 今年初,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工作任務清單》,明確了口岸規劃與建設、非設關地布局與建設、稅收政策安排、重大風險防控以及“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等11個方面60多項重點任務,標志著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工作全面啟動。 瞄準“2023年底前具備硬件條件、2024年底前完成封關各項準備工作”總體目標,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封關運作進入倒計時…… C 民生新福祉顯溫度 近日,海口市南渡江引水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工程投用后,每年可向海口供水1.77億立方米,有效緩解城市生活及工業缺水矛盾,羊山地區農田也將引來“活水”。 近年來,海南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把生態環境和政策環境、營商環境放在一起作為自由貿易港建設三大核心競爭力來打造,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最好的資源打造成為百姓共享的福祉。 優化生態環境,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2022年初,全省“六水共治”攻堅戰打響,將進一步保護好海南島的“腎臟”。近年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我國首批正式設立的五個國家公園之一;最嚴“禁塑令”實施;PM2.5濃度、臭氧濃度皆處于近幾年的低值。 兜住民生底線,描繪高質量發展底色——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脫貧,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2020年,城鎮新增就業61.6萬人、同比增長29.2%。2021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同比增長23.2%。 創一流營商環境,增添高質量發展的亮色——省委常委會每季度聽取營商環境工作匯報;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省政府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從全省各單位、市縣選調百余名干部集中辦公,設立海南省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累計發布制度創新案例13批123項,評選表彰第二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 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178.69萬戶,同比增長40.17%,增速排名全國第一。 在2022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歷史性走在全國前列的表述,正是海南以自由貿易港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最有力印證。 行而不輟,奮斗不止。海南正在錨定目標,不斷激蕩新氣象,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海南日報海口4月21日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