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新聞 \ 聚焦黨代會 \ 踔厲奮發這五年 \ 建功新時代 \ 訪談評論 |
發布時間: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通訊員 莫翔文 “省發展改革委全委上下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第八次黨代會部署上來,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全面落實‘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對標對表八大重點任務,扎實推動黨代會精神落地見效。”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顧剛5月10日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顧剛說,省發展改革委將全面、準確、完整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蓄勢發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和區域協調發展“兩大引擎”,突出抓好重大項目、重點園區、重大改革、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立省等工作,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將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時間表、任務書與路線圖轉化為具體實踐和顯著成效。 讓現代產業體系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黨代會報告指出,聚焦發展四大主導產業。繼續調結構、增動能,精準謀劃項目和招商引資,不斷做大做優做強細分產業,讓海南現代產業體系這棵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顧剛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將緊緊圍繞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重點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到2025年,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到12%、35%、1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4%,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集聚度明顯提高,產業布局明顯優化,產業開放度明顯提升。 具體來說,重點抓住“優結構”“聚合力”“高標準”三個關鍵詞來發力:一是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徹底擺脫房地產依賴,聚焦擴大四大主導產業投資和提高社會投資占比,推動建設高質量投資項目;二是持續聚焦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推動石化新材料、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陸海空”未來產業,優化升級節能環保、清潔能源、高端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到2025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圍繞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目標,打造國際知名度假、康養、購物天堂;以現代物流、醫療健康、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為發展重點,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現代服務業體系;推進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向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三是高標準建設產業園區,強化產業集約集聚發展。 “產業園區已成為我省經濟活動的主戰場、自貿港政策的先行區,更加聚焦細分產業,加快提升產業集聚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顧剛說。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 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既是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也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根本支撐。”顧剛表示,省發展改革委圍繞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下一步將著力培育壯大海口經濟圈、三亞經濟圈和儋洋經濟圈。 做大做強海口經濟圈。強化海口的門戶和樞紐功能,包括壯大江東新區、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復興城等功能平臺;謀劃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迅速提升省會城市公共文化、公共衛生供給能力;強化海港、空港輻射帶動功能,包括加速海港、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海港、空港一體化發展平臺;強化產業協同發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數字經濟和服務貿易等產業,并通過“一園多區”“一區多園”等模式加強產業園區合作,打造園區聯動范式等。 做優做精三亞經濟圈。加快建設三亞世界級濱海旅游消費城市;合力打造特色產業帶,依托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中央商務區,大力培育發展南繁、深海等未來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高質量打造“南繁硅谷”、深海科技創新中心以及留學海南品牌;推動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共治等。 加快儋洋經濟圈發展。優化空間發展格局,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圍繞一區七鎮,將環新英灣地區打造為西部區域發展的核心區和主引擎;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推動產業協調發展等。 此外,黨代會報告提到,把全島封關運作作為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一號工程”。“省發展改革委還將進一步推動高質量建設封關運作的軟硬件設施,服務和指導相關市縣和單位抓緊完善封關運作項目前期工作,確保一批封關運作項目在6月底開工建設。”顧剛表示。(本報海口5月11日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