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決定全文 \ 解讀評論 \ 最新資訊 \ 學習貫徹 \ 全力抓落實 |
發布時間:
本報屯城7月10日電(記者 孫慧 特約記者 鄒小和)7月10日,在屯昌縣楓木鎮紅嶺灌區總干二標段護岸工程現場,水渠岸線上高約4米的邊坡青草蔥蔥,遠遠看去,綠化后的邊坡像是一條綠色“毛毯”掛在溝渠的兩岸。 “我們在紅嶺灌區總干二標工程試驗采用生態土石籠袋護坡工藝,希望能解決傳統生態護坡中運用石塊和水泥等原材料緊缺和相對不夠原生態的弊端。”紅嶺灌區總干二標段生態板塊負責人郭亞軍介紹,紅嶺灌區工程首次將這種護坡技術引進溝渠的生態護坡施工中,現在看起來試驗的邊坡結構穩定,植被生態效果明顯,達到預期目標。 在河道治理、水利溝渠建設中,生態護坡工程是重要的設施之一,建設生態護坡可以減少因水土流失造成塌方下陷等風險,同時也可以有效減少水質污染,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生態護坡現已成為河道生態治理、水利工程發展的必然趨勢。 傳統的護坡結構都是以砌石和混凝土為主要的組成材料,對環境和生態造成很多影響。據介紹,紅嶺灌區工程此次試驗采用的生態土石籠袋護坡工藝,解決了傳統的混凝土澆筑和石塊填充產生的很多不生態的弊端,而且不需要開山挖石,就地取材,解決了傳統護坡工藝原料稀少難解決的根本問題。 “如果采用混凝土、石塊砌成的那種生態護坡工藝,每平方米成本大約要在500元左右,采用這種生態土石籠袋護坡工藝,成本降低了大約200元,而且護坡的建設時間還減少了三分之一,既能保證生態效益,又極大節約了建設成本?!惫鶃嗆娊榻B,目前生態土石籠袋護坡工藝技術已進入了水利部新產品推廣目錄。 紅嶺灌區工程系國務院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是解決瓊東北地區工程性缺水的重要工程。目前紅嶺灌區工程主體建設已經完工,現在進入分部驗收階段,接下來要進入單位驗收,預計在今年內將完工正式投入使用,將解決瓊中、屯昌、定安、海口、澄邁、文昌等6個市縣約100萬人口的飲水和用水問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