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山尾頭村村民黃陽返鄉創業,依托紅樹林辦起漁家樂
大海之濱,增綠又增收
■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5月20日,行走在海口美蘭區演豐鎮山尾頭村,蜿蜒平坦的村道旁綠蔭蔥蔥,連片的紅樹林映入眼簾。各處小院青磚白墻、有序分布,使得游客既可以體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意,也可以走村串戶感受瓊北漁家生活。
村民黃陽開的連理枝漁家樂,正是由幾間小院改造而成。
“30多間客房都住滿了,還不停有游客打電話來問有沒有空房。”時值周末,黃陽的電話不停響起。他說,村子周圍的紅樹林被打造成為海口紅樹林公園,在今年“五一”假期開門營業,進一步帶火了民宿的生意,“房間經常爆滿,即便有38位村民在我這里打工,大伙還是忙不過來。”
在黃陽看來,這樣的熱鬧景象得來不易。
“我們這里曾經吃過破壞生態的虧。”黃陽回憶稱,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東寨港周邊的養殖塘“野蠻生長”,給環境造成了破壞,也影響到了傳統的漁業。“村民如果繼續捕魚,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不少人便離開村子,去城里打工了。”黃陽說。
向生態要經濟,生態欠賬必須先還。2013年以來,海口大力開展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和紅樹林造林工作,清退養殖塘5776畝,修復紅樹林4523畝,新增紅樹林4731畝,其中退塘還林3260畝,灘涂造林1471畝。
看到政府每年都在加緊退塘還林工作,復綠的紅樹林越長越密。黃陽和家人嗅到了商機,毅然返鄉創業。
從餐飲起步,收獲第一桶金后,黃陽一家又帶頭成立鄉村民宿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一起增收。大家把自家村居改造成特色民宿,并依托紅樹林優質的自然景色,逐漸發展出集餐飲、民宿、會展、旅游、養生于一體的漁家樂。
呵護紅樹林至今,東寨港的水質從過去的劣Ⅴ類提升為Ⅲ類,鳥類記錄從180種增加到219種,魚類記錄從129種增加到165種。如今的山尾頭村發展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示范點”,連理枝漁家樂也成了“海南省五椰級鄉村旅游點”。
“海口紅樹林公園開門營業后,我們相信村子發展會越來越好,準備今年再多開幾間民宿。”對村子的未來,黃陽充滿期待。
(本報海口5月22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