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新村鎮用好調解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因為——
他走了,留下一座“連心橋”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根據協議約定的日期,您要在6月7日前向原告支付第二期共2000元的貨款……”5月30日上午,在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新村法庭調解室內,調解員翁墩柏電話提醒一樁民事糾紛當事人履行協議。
“做好調解工作是父親的心愿,我也會一直延續下去?!蔽潭瞻氐母赣H,正是新村鎮專職人民調解員鄭何英,用心用情化解多次矛盾糾紛的他,是群眾信賴的“自家人”。
2021年,鄭何英因病去世,但新村法庭為其成立的“鄭何英調解工作室”沒有消失,而是繼續作為基層調解組織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翁墩柏則接過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人民調解員。
“95”后的翁墩柏作為青年調解員,雖然缺少閱歷和經驗,但他始終記得父親那句“為群眾著想”的教誨,認真接待每位有訴求的群眾,耐心傾聽當事人的訴說。
不久前,新村鎮發生一起勞務報酬糾紛,24名農民工被拖欠薪資,將某公司訴至新村法庭。
面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翁墩柏和同事組織農民工和雇傭方代表面對面坐下來、把話說開來,了解矛盾焦點和來龍去脈,明確雇傭方的責任和義務,以情以理引導被告正面回應。經過耐心調解,雙方最終在法官指導下達成調解協議,確定了還款日期。
除了勞務報酬糾紛,土地糾紛、鄰里糾紛、離婚糾紛……大事小事都會擺在翁墩柏的案頭,他也逐漸成長為處理糾紛時有思路、有方法的合格人民調解員。
如今這間“鄭何英調解工作室”里,人民法庭與調解專員優勢互補,調解案件量超過1200多宗,成功率超過85%,為人民安居樂業貢獻力量。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下,新村法庭創造了“快捷高效,就地化解,糾紛不過夜,矛盾不上交”的調解經驗。
“真正能幫我們老百姓解決問題!”在新村鎮,當地村民逐漸認可這位曾跟在調解員父親身后的“小年輕”,一段“子承父業”的佳話,也跟著這座“連心橋”,在當地流傳開來。
(海南日報椰林5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