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大同社區打造共建共享平安社區,因為——
他在崗,解憂一直“在路上”
海南日報記者 曹馬志
“阿彬哥,一天炒好幾十份,手都酸了!”見到熟悉的“阿彬哥”,小張的吐槽里是滿滿的自豪感。
最近,儋州市那大鎮大同社區網格員林克彬每到市里夜市,看到在炒粉攤位上辛勤工作的小張,腦子里總會想起他曾經帶著絕望語氣地傾訴:“阿彬哥,我快要活不下去了!”
小張是大同社區居民,曾誤入歧途成了“癮君子”。但走出戒毒所兩年來,親友不愿接濟、工作沒有盼頭,陷入生活“至暗時刻”的他,找到了大家口中的“阿彬哥”傾訴。
接到求助的林克彬先穩住了小張的情緒,也下決心要“拉他一把”——此前,林克彬通過多次家訪得知他已成功戒毒,也打心底想自力更生。但如果不能真正回歸社會謀生,小張很可能再入歧途,于己于人,林克彬都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
多次的溝通交心,林克彬得知小張還有一門炒粉的手藝,便借助自己的社區“朋友圈”幫他找到了一份夜市檔口的“對口工作”,而今月收入接近4000元。
“以前的他負能量很多,現在干勁十足。”林克彬也點上一份炒粉,嘗了嘗這煙火氣里的幸福感。
一句句叫得順口親切的“阿彬哥”,體現的是“待群眾如親人,解憂一直在路上”這句林克彬社區工作的座右銘。近年來,只要是群眾的煩心事、鬧心事,不論是節假日、公休日,他總會第一時間為群眾排憂解難。被人信任的感覺,更讓他干勁滿滿。
平安社區,共建共享。林克彬發現,近年來,社區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也明顯增強,在交通勸導、垃圾分類、環保宣講、文化科普、治安宣傳等領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忙碌身影,群眾參與社區發展的熱情高漲。
“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全國科普示范社區,海南省衛生先進單位、海南省文明安全社區,儋州市文明單位……”在大同社區居委會工作區里,辦公室一角展示著的各級榮譽稱號,是社區更宜居宜業的美好見證。
5月30日,像過去的600多天一樣,林克彬早上7時就趕到社區,騎著電動自行車走街串巷、進家入戶,奔走解決著群眾的煩心事。
今年,“90后”的他向黨組織正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為的還是群眾那句:“阿彬哥,多謝你啊!”
(海南日報那大5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