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新盈鎮昆社村:
廁所入戶推進困難 公廁糞污直排入海
昆社村的公廁直排入海,污染環境,且廁所無屋頂,也沒人管理。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張惠寧
10月20日,海南日報記者驅車駛入臨高縣新盈鎮昆社村,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片海天景色,昆社村左前方就是入海口,遠望煙波浩渺;右邊海水延伸進來形成一道狹長的海域,數十艘小漁船停靠在岸邊,一派漁家風光。這片海域還是臨高每年端午節舉辦龍舟賽的地方。
可是這樣一個充滿風情的漁村,該村干部當下正為一件事苦惱:如何完成建廁所任務?
“我們村還有48戶堅決不肯建廁所,我們下去一戶一戶地做思想工作,但推進很困難。漁民一是反映造價高補貼低,二是漁業村地緊缺,巷道窄,沒地建,按標準建三級化糞池有困難。”昆社村村干部林小仙說,昆社村是漁業村,有1067戶5329人,村里有1019戶建有廁所,但70%是不達標的二級化糞池廁所。
“我們村巷道窄,很多地方三輪車過不了,電動車勉強通行,所以建廁所運輸材料很困難。”林小仙說。
林小仙騎著電動車載著海南日報記者拐進村民黃文先的家,她家的房子已經有20多年了,在里屋有一個兩面墻夾起來的三角形區域,不到2平方米,就是她家的衛生間,只有一個蹲坑,只能小便。黃文先的兒媳婦說:“太不方便了,大便只能去1公里以外的公廁。”
其實黃文先家的院子里還有空地可以建廁所,“缺錢,建不了。”她說。臨高今年普通戶建廁所,補貼資金為每個廁所1600元。村民認為這個補助標準比較低。
據該村村干部反映,大部分村民都是在村里的公廁解決大小便。但公廁的排泄物直排入海,海水退潮后,臭不可言,影響環境。
“村里建公廁,使用率會很高,因為多數村民家里的廁所是二級化糞池,村民怕堵,寧愿上公廁解決問題。”新盈鎮危改辦工作人員黃明祥說。
據悉,臨高縣的農村污水管網建設2018年首先從人口眾多的新盈鎮開始,污水管網將會覆蓋到昆社村的主干道,村民可以自行連接污水管網。這樣就可以解決村民家里廁所的排污問題,也可以解決公廁的排污問題,但鎮村干部仍然顧慮重重:村民是否愿意從家里開挖管道,連接污水管網呢?又是否愿意承擔費用?公廁建設的費用又從哪里來?建了之后誰來維護管理?
伴隨著污水管網進村,昆社村村干部仍有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
(本報臨城10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