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海尾鎮沙漁塘社區把“廁所革命”從人居環境整治推向旅游發展領域
方便自己也方便游人
昌江海尾鎮沙漁塘社區干凈整潔的旅游公廁。 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 通訊員 楊耀科
遠處海風習習,近處淡淡花香,難得放晴的天氣,9月5日上午的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沙漁塘社區,一派海濱風情畫般的宜人景色。作為昌江人居環境整治的樣板村落,沙漁塘社區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不僅讓本地居民住得舒心,也吸引了不少游人的青睞。
“咱們這不僅地面之上建設得規規矩矩、漂漂亮亮,地面之下也有不小的門道。”沙漁塘社區黨支部書記陳風良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廁所革命”就是其中的重頭戲,不僅改建了曾經四面墻圍起來就用的“露天廁所”,全村的污水處理管網也一并建立了起來。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村民住上新房,也用上了嶄新的廁所。隨便走進一戶民居,干凈整潔的抽水馬桶,專門墊高的廁所地板,頗有大城市的風格。所有的污水糞便,全部流進每家每戶“標配”的小型三級化糞池,不僅解決了老式廁所帶來的污染環境問題,也一并解決了后續的有關問題。
“發現了么,一點味道都沒有。”正在沙漁塘度假的廣州市民馬海秋,說起“廁所革命”給沙漁塘帶來的變化,滿口贊嘆。“四五年前開始,每年都來住一段時間,住慣了城市,來到農村生活,最不方便的就是‘方便’。”馬海秋笑道,蒼蠅紛飛、氣味刺鼻,雖然海濱環境宜人,每到需要“方便”時,還是要皺皺眉頭。
而今,不僅馬海秋擔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在沙漁塘社區里的大理石地面下,聯通全村的管網在地面上完全看不到污水的蹤跡。“分開處理、集中排放,排出來的可都是清水了。”陳風良說,環境越來越好,游人越來越多,而舒適的居住體驗,也為沙漁塘贏得了不少回頭客。
為了方便游客,沙漁塘社區還專門建起了旅游公廁,把“廁所革命”從人居環境整治推向了旅游發展領域,不僅要讓居民方便,也讓游客有了“方便”之處。“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推進污水管網建設,讓來沙漁塘度假的游客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陳風良說。(本報石碌9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