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省委七屆九次全會 > 輝煌十三五
來源:海南日報 發布時間:
“十三五”期間洋浦依靠政策賦能,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全面逆轉和自貿港政策早期收獲——
奮勇爭先揚帆航 篤定前行譜新章
近年來,洋浦加大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打造宜居宜業濱海新城。鄧曉龍 攝
“十三五”期間,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管委會帶領全區干部群眾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倡議、西部陸海新通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發展機遇,開創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2020年,洋浦勇扛自貿港先行區示范區的使命擔當,率先實現全面復工復產。依靠自貿港政策賦能,通過工業挖潛、貿易拉動、港航引領,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的全面逆轉,實現自貿港政策早期收獲,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之年。2月2日上午,洋浦經濟開發區召開2021年度工作會議,對“十四五”重點任務和今年重點工作進行部署。會議強調,要加強黨對開發區的全面領導,圍繞自貿港政策落地見效、超常規推動經濟發展、保障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征地搬遷安置等中心工作,從“把事辦成、把事辦好”的角度強化服務意識,切實擔負起黨建主體責任。
洋浦工委書記周軍平表示,新的一年洋浦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七屆九次全會和省“兩會”精神,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快準實好”推進自貿港先行區示范區建設。
“十三五”期間取得輝煌成就
1.產業升級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國際油價波動、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疊加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洋浦工委管委會團結帶領全區人民搶抓自貿港建設千載難逢歷史機遇,以“不惜脫幾層皮”的拼搏干勁,攻堅克難、銳意進取,自貿港先行區示范區加快建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港產城融合發展、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配套逐步完善,成為海南實體經濟重鎮和對外開放前沿。
“十三五”期間,建立以海洋油氣、港航物流、漿紙一體化、高新技術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推動形成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新態勢。
油氣全產業鏈國際化基地加快建設。擁有1000萬噸煉油、210萬噸PTA、200萬噸PET生產能力和超千萬方的油氣儲備能力;正在建設100萬噸乙烯、150萬噸特種油項目,相繼簽約250萬噸PTA二期、17萬噸熱塑性彈體、6萬噸PBST項目,開展乙烯下游產業鏈項目前期工作,推動采、產、儲、貿、服一體化發展,獲批全國唯一一家石化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漿紙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日益完善。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工程順利實施,擁有180萬噸漂白木漿、100萬噸文化紙、60萬噸生活紙生產能力。
港航物流產業蓬勃發展。2020年9月28日,洋浦首條洲際(洋浦-南太平洋-澳大利亞)航線已開通運營,填補了海南與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的海運航線空白,標志著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建設開始從“近海”邁入“深藍”時代。截至2020年底,全區航線達到33條,其中外貿航線14條,分別連接越南、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內貿航線19條,分別連接欽州、南沙、泉州、上海、寧波等地區;內外貿同船運輸方面已打通海口、南沙、錦州、天津4個流向的運輸通道。初步形成以洋浦港為國際中轉港的航線框架;恒豐糧油等一批物流帶動作用強的項目陸續投入運營,開工建設澳加糧油、卓志供應鏈全球優品分撥中心、洋浦國際海產品及凍品物流產業園,現代物流體系初見雛形。
目前,洋浦的集裝箱、散雜貨、液體化學品、天然氣等碼頭泊位種類齊全,已建成泊位4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0個,吞吐能力上億噸。2020年,洋浦全區港口吞吐量完成5664.36萬噸,同比增長12.95%;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01.9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4.02%,在100萬標準箱以上的海港中,增速全國第一。
高新技術產業取得實質性突破。三生萬物智能巡檢機器人、中大海南智能產業生產基地一期、沃爾金頓光學玻璃、氣流成型無塵紙、杭蕭鋼構、洋浦科創園和高端商品智能制造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簽約引進中天智控航空裝備、雅迪高端電摩、海鹽康源醫療器械等一批重點項目。
夜色下的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袁才 攝
2.全面深化改革成效顯著
2019年7月,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洋浦經濟開發區發展的措施(試行)》,助推洋浦高質量發展。洋浦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工作,認領52項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再造流程、縮短環節、壓縮時限,在全省率先辦理省級下放審批事項首單業務。依托海南省行政審批網,建設洋浦人才“一站式”平臺審批系統,大力提升辦事效率和體驗。設立房產交易一站式服務窗口,一般登記時長低于3個工作日。園區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東方臨港產業園、臨高金牌港開發區先后納入洋浦經濟開發區統一管理,形成三位一體的園區發展新格局。
洋浦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口岸通關時效位居全省第一;深化園區“放管服”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5個工作日,多家銀行進駐政務中心,實現企業注冊登記、社保登記、稅務登記、刻章到銀行開戶一站式服務;設立國際投資“單一窗口”,為外商提供“全程代辦”業務;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壓縮近三分之二的審批時間。設立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實現外國人證件業務“五窗合一”。
成立石化產業項目辦公室、航運產業項目辦公室推進洋浦產業發展,成立洋浦國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助力洋浦開展全球招商引資及人才培養工作。
全面開放逐步深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出臺,將洋浦納入國家整體對外開放布局,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洋浦港被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船籍港及相關海運擴大開放政策落地。海關總署出臺首個配套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實施的監管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洋浦保稅港區監管辦法》,洋浦保稅港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上線,徑予放行、單側申報等一批監管創新模式在洋浦保稅港區成功測試運行,標志著洋浦保稅港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進出口管理制度取得突破。
船籍港政策效應不斷放大,加速航運要素向洋浦聚集。2020年6月1日,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的當天,“中遠海運興旺”輪成為第一艘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注冊的國際船舶。從6月的6萬噸,到8月的15萬噸,再到9月的30萬噸,“中國洋浦港”單船登記載重噸位實現了3級跳。2020年,入籍“中國洋浦港”的國際船舶達到22艘,總載重噸達355.1萬噸,超額完成年中預定的20艘國際船舶注冊、總載重200萬噸的目標任務;新增航運產業相關市場主體90家,新增注冊船舶80艘,總載重噸462.7萬噸,全年完成水運周轉量2180億噸公里、增長5.5倍,增加值貢獻GDP約32.7億元。
總體方案中有5項洋浦獨有的政策和3項省里推動在洋浦先行先試的政策,目前已有“中國洋浦港”國際船籍港、“中國洋浦港”國際船籍港、內外貿同船運輸船舶加注保稅油等7項政策落地,在洋浦開展境外投資便利化綜合試點的政策正在推進。
3.“五網”提質夯實發展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推進。洋浦港油品碼頭及配套儲運設施工程、中石化(香港)洋浦成品油保稅庫項目配套碼頭工程和神北三港池南防波堤工程榮獲“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實施疏港大道二期工程,打通區內集疏運瓶頸,建設完成市政道路29公里,建成區路網框架已成型。全面完成區內“四好農村路”建設,在全省率先完成100%自然村通硬化路和100%行政村通公交的總目標,有力改善和保障洋浦3萬多名農村群眾出行條件。自來水供水規模由每天5萬噸擴大到每天7.5萬噸,完成建成區和三都鎮區自來水管網工程。完成10千伏電纜溝一期、二期工程建設,石化功能區實現雙回路雙電源供電,成為高可靠性、平均停電時間小于5分鐘的“自愈”電網示范區。5G智慧園區建設前期工作積極開展,小鏟灘擴建工程與5G智慧港口建設同期推進,5G基站建成數量達到117個;海南煉化5G專網投用,成為全國石化行業第一個5G專網。
“六化”建設提升整體形象。持續深入推進凈化、綠化、彩化、亮化、美化、智能化“六化”建設,市政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85%以上,城鄉垃圾清運處理率100%;啟動智慧洋浦項目建設,提高社會治理、政務服務、港口服務、口岸監管、生產管理等方面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安全生產保持穩定。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基本建成,安全監管能力得到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持續增強。國家應急救援基地投入使用,建成特勤消防站和小鏟灘國際碼頭消防站,啟動建設戰勤保障大隊及海陸消防站碼頭。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協同推進,單位GDP二氧化碳降低率、空氣質量優良率等均超額完成“十三五”總量控制任務和既定目標。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8.79公頃,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0.34%;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358天以上,PM2.5濃度為15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
2020年11月,油輪“大源湖”輪靠泊國投油儲碼頭。袁才 攝
4.聚焦民生提升百姓獲得感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新扶貧開發方式,堅持就業扶貧為主導,產業扶貧為支撐,教育和健康扶貧為基礎,加強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基本保障,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到2020年底,累計實現298戶1470人脫貧,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脫貧目標提前實現,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搬遷安置取得突破。“十三五”累計簽訂搬遷安置人口6601人,兌現安置聯排房1259套,安置公寓樓1431套,安排商業鋪面6342平方米,既保障項目建設又改善民生。產城融合加快推進,濱海文化廣場基本建成;開工建設集文化休閑為一體的城市會客廳、1420套人才房項目、國際航運大廈,完成國際貿易大廈、4922套安置房建設前期工作。
教育事業全面提升。“十三五”全區學前三年教育率達到89.3%,公辦學位占比53.5%,比“十二五”末增長30.8%;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在全省率先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評估驗收;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0%;職業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順利落戶洋浦。6個月建成洋浦紅黃藍國際幼兒園并順利開園,完成洋浦第一小學等4所學校足球場改造,新建三都學校綜合教學樓、洋浦中學圖書館和體育館,建成洋浦中學等6個游泳池并投入使用。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推進,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7547人,參保率達到98%。干沖中心衛生院異地重建、三都衛生院、24個標準化衛生室等項目建設完成;完成洋浦醫院綜合改革和藥品、耗材零差價改革工作;啟動了洋浦疾控中心標準化項目和洋浦醫院發熱門診樓(公共衛生臨床醫學中心)項目建設。
如今的洋浦,正朝著產業高度集聚、生態環境優美、城市功能完善、百姓安居富足的濱海產業新城的目標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