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省委七屆九次全會 > 輝煌十三五
來源:海南日報 發布時間:
“十三五”期間,我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64.97萬人全部脫貧
告別貧困 邁向幸福新生活

①在位于白沙牙叉鎮的五里路有機茶園,工人采摘春茶。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蘇慶明 實習生 范平昕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21萬戶64.97萬人全部脫貧,人均年純收入從4000多元增至1.27萬元以上,“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1月21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11場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主題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全省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海南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底線目標,與全國人民一道努力,堅決兌現了脫貧攻堅莊嚴承諾,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
脫貧攻堅是歷史性偉大事業。省扶貧辦副主任符立東會上介紹,5年來,全省累計投入171.67億元推進脫貧攻堅,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21萬戶64.97萬人全部脫貧,600個貧困村(含67個深度貧困村)全部出列,5個貧困縣(含1個深度貧困縣)全部摘帽。
貧困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真憑實據。“十三五”期間,我省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4448.3元增長到12732.96元以上,年均增幅23.41%。貧困群眾都喝上安全水、住上安全房,貧困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做到“全上學”,慢病和大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
此外,我省積極落實各類幫扶舉措。全省共有12.6萬貧困戶落實產業扶貧措施,3.08萬戶落實就業扶貧措施,2.75萬戶6.87萬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進行兜底。同時,不斷增強基層組織戰斗力和帶動發展能力,“十三五”期間,全省60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全部破零,26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13個村超過100萬元。
“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貧困地區供電可靠率達99.75%,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部得到鞏固提升,光纖寬帶網絡實現全省貧困行政村全覆蓋。”符立東說,經過脫貧攻堅,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大幅改善。

②在昌江王下鄉中心學校,學生享受營養午餐。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產業幫扶全面開花
發展好產業,是帶動貧困戶脫貧的長久之道。“十三五”期間,全省各級產業扶貧部門始終把“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擺在首要位置,加大產業扶貧工作力度,提高組織化程度,筑牢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增收根基。
“5年來,各市縣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優勢,加快發展特色扶貧產業,每個市縣都有特色鮮明的‘6+3’產業。”省農委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建平介紹,截至2020年,全省特色扶貧產業規模種植類達92.21萬畝、畜禽養殖類達2278萬頭(只),相比2015年分別提高了67.7%、150.9%。許多扶貧產業茁壯成長,涌現出黃秋葵、百香果、文昌雞等一批享譽省內外的特色扶貧產品。
在脫貧攻堅中,白沙黎族自治縣等5個貧困縣積極以產業為引領,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白沙黎族自治縣縣長胡翔介紹,“十三五”期間,白沙創新實施橡膠“三統一”模式,穩固了主導產業和群眾可持續增收。注重品牌塑造和營銷,打造了白沙咖啡、福才地瓜、紅心橙、百香果等廣受消費者青睞的特色農產品。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美麗鄉村+旅游”“體育+旅游”“文化+旅游”初顯成效。
5年來,海南不斷加大政策農業保險向貧困人口傾斜力度。楊建平說,截至2020年,全省農業政策性保險險種達18個,相比2015年增加了20%。2020年新增防貧綜合保險,實現全省農村369萬人參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邊緣人群全覆蓋),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此外,我省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科技服務機制也得到有效提升。截至2020年12月,獲得產業幫扶的貧困戶中有93.25%獲得帶貧主體的幫扶。全省組建了“農老師”服務團、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掛職科技副鄉鎮長等多維度科技服務隊伍,深入扶貧產業一線開展農業農村實用技術推廣與服務。

③儋州健德有限公司生態養雞場內,工人在收集雞蛋。特約記者 吳文生 攝
推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后,如何守住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符立東表示,下一步,海南將保持各項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探索建立相對貧困人口識別標準、認定方法和監測幫扶舉措,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增貧困。
符立東說,海南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各項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在新的政策沒有出臺前,原有政策繼續執行,并緊跟做好調整優化、延用拓展、修訂完善等工作。建好用好大數據監測平臺,實現對全體農村居民短板弱項、突發狀況的常態有效監測。開展脫貧對象的分類管理,實現將有限的財力、人力集中起來開展精準施策、適度幫扶。
同時,我省將繼續支持脫貧地區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將脫貧攻堅項目庫轉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繼續保持和開發公益性崗位。持續精準做好務工就業穩崗工作,持續組織好線上線下消費扶貧活動,辦好鄉村振興電視夜校,同時,把“六治”拓展到全體農戶,創新鄉村治理方式。
(本報海口1月21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