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發2022 \ 2023新征程 \ 最新資訊 \ 掀起自貿港建設新高潮 \ 解讀評論 |
發布時間:
海南日報評論員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人民為中心,盡力而為、尊重規律,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獲得感,強調的是實實在在的“得到”,是看得見、摸得著、可衡量的實惠,是檢驗發展成效的標尺。突出“獲得感”,更加注重的是群眾的切身感受,需要我們實施更多有溫度的舉措,落實更多暖民心的行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在自貿港建設中“有得更有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一以貫之的殷切囑托。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指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今年4月,再次考察海南時強調,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近年來,海南牢記囑托,不遺余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下決心解決高菜價這個民生之痛,加快推進安居房建設等,系列舉措正是為了提升群眾的獲得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過,當前來看,民生工作依然存有短板,與群眾期待仍有不小差距。唯有千方百計提升群眾獲得感,更好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更好踐行發展初衷,凝聚自貿港建設磅礴力量。 提升群眾獲得感,要抓好標志性民生工程。教育衛生、就業保障、衣食住行,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也是老百姓最關心的獲得感。要突出重點,推動工作向之聚焦、精力向之傾注,著力打造一批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標志性民生工程。比如,大力推進住房改革,加快完善安居住房保障體系,要努力在未來五年把本地居民的房價收入比控制在10以內,更好滿足人們的住房需求;再如,著力提升就業數量和質量,近年來,我省市場主體大幅增長,但市場主體數量與就業崗位數量、質量之間的轉換率還不高,為此,要推動市場主體創造更多的優質就業崗位,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為共同富裕打牢基礎。 提升群眾獲得感,要兜牢民生底線,推出更多民生改善行動。除了穩就業外,還要著力穩收入、穩物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升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水平,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同時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機制,守好百姓“米袋子”“菜籃子”,尤其是“15+N”種基本蔬菜平均價格要力爭有下降、力保不反彈。同時,要繼續補短板,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提升和學位擴容計劃,辦好具有海南特色的優質教育;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島,深入實施健康海南行動,推動全省人均預期壽命突破80歲;織密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我們努力建設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自貿港,唯有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群眾獲得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讓廣大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讓幸福生活在瓊州大地精彩綻放,才能彰顯為民初心,贏取最廣泛、最有力的支持,在共建共享中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