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心懷“國之大者”,促進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護好一脈青山 煥發無限生機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熱帶雨林里,萬物競相生長,溪水潺潺;生態搬遷小區內,孩童嬉戲歡笑,楹聯飄墨香……6月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生機勃發。
今年4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海南島中南部的五指山市考察調研時指出,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對熱帶雨林實行嚴格保護,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碩成果。
牢記囑托,奮勇前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心懷“國之大者”,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著力加快區域生態修復,積極聯動市縣推進社區共建,聚焦森林碳匯研究與探索,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成工作的強勁動力和實際成效。
實行生態搬遷
為動植物騰出新空間
6月15日,在五指山市通什鎮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搬遷(五指山市)安置小區,報龍村黨支部書記王健全和妻子忙著收拾房屋。想到全家月底就能搬入新房,他打心底里高興。
王健全說,搬遷出來,每戶村民得到了生態補償,還能免費接受就業技能培訓,“一系列政策措施讓大家都很安心,更重要的是青山綠水得到了保護。”
生態搬遷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任務和標志性工程,海南于2019年啟動國家公園生態搬遷計劃,分兩批對全省4個市縣位于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村莊進行整村易地搬遷。
6月6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搬遷(五指山市)安置小區舉行首批搬遷村民入住儀式,首批40戶村民拿到新家鑰匙,入住了政府為他們準備的新房。
“我們預計月底前完成所有村民搬遷協議的簽訂。”五指山市林業局局長張圣介紹,五指山市是搬遷人數最多的市縣,涉及5個自然村143戶491人,目前安置小區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將通過土地生態贖買、開發公益性崗位、配置商業鋪面、引導產業聚集等舉措,解決搬遷群眾的后續生產生活和就業等問題。
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相關規劃,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的村莊生態搬遷后,相關部門將陸續拆除村莊舊址的房屋建筑以及附屬物,并因地制宜地補種重陽木、五味子等適合本土生長的樹木,以自然生態修復為主、人為修復為輔,慢慢恢復村莊舊址區域生態涵養功能。
村莊搬出大山,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野生動植物也有了更多生存棲息的空間。
走出固碳增碳新路子
落實“雙碳”行動
“總書記指出,海南熱帶雨林不是光屬于海南,是屬于全國人民的,是屬于地球的,是國寶。”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五指山片區考察時的場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局長鐘仕進滿懷感觸。
對于“國寶”必須實行嚴格保護。鐘仕進介紹,今年以來,五指山片區的智慧雨林項目加快建設,智慧管理中心項目建成啟用。目前,五指山片區已搭建起紅外線熱感應觸發相機、卡口監控相機等多種高新技術設備結合的監控網絡。
“我們還申報了智慧防火項目,對片區內松樹林、茅草坡等重點防火區域和外來人員密集活動區域布置監控和電子卡口。結合人防和技防手段,用實際行動保障好熱帶雨林的生態安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生態保護科工作人員張尊志說。
在做好保護的同時,“雙碳”背景下,加強生態修復,增強固碳能力,也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重要任務。
“現階段已針對性開展生態修復保障性苗圃建設等項目建設。”鐘仕進說,去年五指山片區開展了薇甘菊、金鐘藤等有害生物的調查和清理工作,后續還要進行生態修復和樹種補種,建設生態修復苗木種質資源庫,為國家公園生態修復提供種質資源保障,提升生態系統的碳匯增量。
目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正加強森林碳匯研究,計劃對片區綠碳現狀和增匯潛力進行科學評估,結合森林撫育、殘次林和人工林退出等行動,有針對性地研發生態恢復技術和開展相關項目,走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固碳增碳的新路子。
加強科普教育
展現國家公園新風貌
“每棵樹上都有相關植物的介紹牌,簡潔明了。”6月15日,走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景區的棧道上,來自海口的游客劉女士不時停下腳步,通過介紹牌了解熱帶雨林里的植物,感受熱帶雨林的物種多樣性。
這是今年來五指山分局對片區內4條自然教育線路進行統一植物調查掛牌的成果。目前,該分局已整理180余種植物科普簡介,景區棧道周圍重要植物實現了科普掛牌。
“總書記在考察時感嘆,這是一座植物的科普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科普宣教科工作人員鄭燕介紹,五指山片區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從海拔160米至1867米,五指山片區記錄有野生維管束植物2146種,另有海南粗榧、石碌含笑等284種海南特有種植物。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科普教育是一個重要方面。兩個月來,鄭燕和片區工作人員牢記總書記囑托,努力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加強生態保護和自然科普宣教,向周邊社區居民和學校宣傳生態文明理念。5月20日,一支由高校志愿者、當地青年志愿者等近百人組成的國家公園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伍在五指山片區成立,成為自然科普教育和生態文明理論宣講的生力軍。
“以往,我們是被動宣教。近期,我和同事計劃通過‘講座+體驗’的形式,讓學生走進雨林,切身體會雨林魅力。”鄭燕說,這是五指山分局努力拓展自然科普教育新渠道,開放共享雨林資源的新嘗試。
鐘仕進表示,自然科普教育和社區宣教是五指山分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在保護好的前提下,適度開展生態旅游等特許經營項目,協調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展現國家公園風貌,努力結出累累碩果。
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在保護中發展,眼下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山林蓊郁,林濤翻騰,一波勝過一波。(海南日報五指山6月15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