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百余名來華留學生參與中秋文化體驗活動
跨越國界的“他鄉團圓”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婷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近日,當優美的旋律在海南大學中和書院唱響,一場別開生面的中秋文化體驗活動在此啟幕。百余名來自2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們齊聚一堂,在月餅的甜香與花燈的暖光中,感受中華傳統佳節。
隨著悠揚的旋律在空氣中彌漫,各個體驗區頓時熱鬧起來。
月餅手工區內歡聲笑語不絕于耳。來華留學生們在中國老師、學生的指導下認真揉捏面團,小心翼翼地將豆沙、蓮蓉等餡料包入面皮,再放入刻有“中秋”“如意”字樣的模具中壓實成型。當一個個飽含心意的月餅從烤箱取出,空氣中彌漫的香甜成了“團圓”最直接的味道。“太神奇了!”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艾爾維納第一次嘗試制作月餅。“以前只在商店買過,從不知道制作過程這么有趣,就像魔法一樣,把面粉、餡料和我們的心意融合在一起。” 她說。
花燈制作區則是一片靜謐專注的光影世界。一盞盞玉兔燈、宮燈在留學生們手中漸次點亮,柔和光芒映照著一張張認真投入的面龐。來自印尼的留學生陳志華已是第二次在中國過中秋,他對制作花燈格外用心。“在中國文化中,新年和中秋都會懸掛花燈。點燃的花燈不僅是裝飾,更能營造出溫馨祥和的節日氛圍。”對他而言,這盞親手制作的花燈已成為留學時光中珍貴的記憶。
團扇制作區,素白的扇面在同學們手中漸漸生動起來——幾筆彩墨點染,一輪明月躍然扇上;稍加勾勒,靈動的玉兔便依偎在月旁。接著, 沿古樸邊框或精致扇面細致串綴。當晶瑩的珠飾躍然其上,團扇頓生華彩。留學生們在經緯交織、珠繪相映中,感受中國團扇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繪畫長卷區,一幅10米長卷鋪展而開。留學生們手持畫筆,以“家國團圓”為主題共同創作。靈動的玉兔、皎潔的明月與“但愿人長久”等千古名句相繼躍然紙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用共同的藝術語言,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動尾聲的“寄語中秋”心愿卡環節,留學生們用真摯的祝福,表達對未來的憧憬。艾爾維納在卡片上工整地寫下:“月滿人圓,心燈長明。”她動情地表示:“我愛中國,喜歡海南,這里既深植著中華傳統文化,又洋溢著自貿港的現代活力。”海南的發展前景深深吸引著艾爾維納,讓她堅定了未來的規劃——“希望我在海南大學能順利博士畢業,之后繼續在海大攻讀博士后,以后能留在海南工作。”
當月餅的甜香留在唇齒之間,當花燈的暖光存于心間,“團圓”這個中秋核心意象已超越地域國界,成為大家心中共同的情感共鳴。
(本報海口10月6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