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新聞 \ 聚焦黨代會 \ 踔厲奮發這五年 \ 建功新時代 \ 訪談評論 |
發布時間:
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鄧鈺 袁宇 劉婧姝 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打造“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突出城鄉一體、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把全島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三極一帶一區”,即海口經濟圈、三亞經濟圈、儋洋經濟圈、濱海城市帶、中部生態保育區。海南日報《黨代表圓桌會》邀請黨代表、海口市市長丁暉,黨代表、三亞市海棠區委書記、三亞市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工作委員會書記魯正蘭,黨代表、儋州市市長、洋浦管委會主任鄒廣,黨代表、五指山市市長陳國梁,就如何打造“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建言獻策。 1問: 對于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標,黨代會報告提到,“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活力彰顯,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力爭在2021年基礎上實現翻番。打造“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有什么深遠的意義,目前取得了什么樣的建設成果? 丁暉:做大做強海口經濟圈,是構建“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踐行“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重要支撐、具體抓手。 4年來,海口新增市場主體超過2.78倍,今年1月至3月,市場主體同比增長373%,占全省75%。與此同時,在海口有15類自貿港“首單”業務落地;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聯辦”等12項成果入選全省制度創新案例。 魯正蘭:三亞經濟圈包含三亞、陵水、樂東、保亭等市縣,地緣相接、資源相近,擁有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的客觀條件。同時,這些市縣在產業打造和經濟建設上有著各自的特色和優勢,擁有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的基礎。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做優做精三亞經濟圈,打造國際旅游勝地、自由貿易港科創高地”,為三亞經濟圈的發展指明方向,規劃藍圖,使得核心區域的集聚發展效應不斷顯現。 鄒廣:我們通過實施儋州洋浦一體化,解決“儋州有城無產、洋浦有產無城”突出問題,讓“儋州因洋浦更加開放,洋浦因儋州更有深度”。對未來五年,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要“加快推動儋洋經濟圈發展,創建自由貿易港港產城融合發展先行區、示范區。”儋州洋浦將發揮現代產業體系和區域協調發展“兩大引擎”作用,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陳國梁:五指山市近年來始終牢記生態環保這一“國之大者”,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過去五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86.44%以上,市鎮兩級集中式飲用水水質、主要河流湖庫水質優良率達100%,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 2問: 統籌協調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接下來各市縣將從哪些方面推進“三極一帶一區”建設? 丁暉:海口將強化改革引領、開放引領、產業引領和人才引領,以聚力打造海南自貿港核心區為目標,堅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聚力以制度創新的成果轉化為發展的實效,引領帶動海口經濟圈的發展。 產業振興,是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海口將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和旅游業等四大主導產業的集聚。同時,海口還將在政務服務提速、提質、提效上狠下功夫,一切以市場主體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將以前的“少跑”到“最多跑一次”,到“我來幫你跑”。繼續當好“保姆”“紅娘”“店小二”,助力提升海口經濟圈的營商環境。 魯正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首先要打破交通“壁壘”。通過規劃、建設推進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項目,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同時構建多元化、立體式、多層次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區域運輸組織和服務質量有效提升,讓區域內的物理距離不再阻隔相互之間的交流交融,實現區域之間快速流通。此外,區域之間公共基礎共建共享,實現區域資源互補、錯位發展。 不僅要把蛋糕做大,還要把口味做多。每個市縣甚至每個區、鎮,都有獨特的資源,在協同發展中要避免同質化競爭,打好“特色牌”。再者,推進區域企業及人員互相交流、合作,打破區域壁壘,實現貿易、人員暢通。在省級統籌下,積極探索交流機制,比如進行干部交流任職,區域之間可以相互派遣干部掛職鍛煉,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思維和視野。 鄒廣:儋州洋浦將圍繞港產城融合發展有所作為。在港的方面,我們將在“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注冊33艘國際船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視野、發揮政策優勢,吸引更多國際船舶注冊,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產的方面,我們將圍繞四大主導產業謀劃發展。比如,推動石化新材料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在單位能耗降低和環境優化的基礎上實現綠色發展。城的方面,我們將重點打造環新英灣自貿港新城。 陳國梁:當前五指山市正積極探索國家公園品牌效應引領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典型模式,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未來,五指山市將重點發展茶葉、煙葉、野菜葉等“三片葉”產業以及“十二個林”的林下經濟,打響“雨林”品牌。 五指山市還將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繼續做強做大有機農產品生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并將認真落實省黨代會報告要求,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探索出一條穩定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全市進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軌道,進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本報海口4月27日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