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新聞 \ 聚焦黨代會 \ 踔厲奮發這五年 \ 建功新時代 \ 訪談評論 |
發布時間:
海南海陸空交通設施全面提質升級——
俯瞰海南萬洋高速和海南中線高速交會處的嶺門互通。付金城 攝
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孤島變鬧市,村民心里暖。 這是海口北港島海文大橋橋墩上,北港村村民自發書寫的兩行大字。 近年來,海文大橋及北港島互通工程相繼建成通車,讓文昌鋪前到海口市區的路程由原來的1個半小時縮短至20分鐘,更是結束了北港村村民400多年來靠船出行的歷史。
海文大橋。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海文大橋和北港島的變化只是5年來海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省第七次黨代會以來,我省交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捷報頻傳,一批重大項目接連竣工,海南高速路網由“田”字型向“豐”字型拓展升級,并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美蘭機場二期順利投運,從此機場進入“雙跑道”時代;“四方五港多港點”發展格局形成,水運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海陸空交通設施全面提質升級,為自貿港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新海港客運綜合樞紐項目加速推進。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織密路網“動脈” 高速公路網由“田”向“豐”,實現“縣縣通高速” 五年來,海南交通建設領域喜事不斷,特別是海文大橋、瓊樂高速、文瓊高速、萬洋高速、儋白高速、山海高速等一批“路網”重大工程相繼竣工通車,我省交通基礎設施不斷提質升級,成為自貿港建設的一大亮點。 路通財通,構筑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網,形成便捷發達的交通網絡是海南人民的夙愿。搭建“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更是省委、省政府著眼海南長遠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 藍圖繪就,一步步終成現實。 2018年9月,瓊中至樂東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標志著中線高速全線貫通,地處海南中南部腹地的五指山市終結了不通高速的歷史。 一年后,文昌至瓊海高速公路順利通車,海南沿海各市縣至此實現了高速公路閉環,文昌、瓊海兩大僑鄉聯結更加緊密。 2019年底,萬寧至洋浦高速公路順利建成通車,不僅使島內東西兩翼市縣間通達時間由原來的4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更標志著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搭建完成。 2020年底,隨著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保亭段建成通車,“十三五”期間海南島“縣縣通高速”的目標如期實現。 如今,海南高速路網正由“田”字型向“豐”字型邁進,“豐”字第一橫——國道G360文臨公路已全面開展路面施工,將確保在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車。 我省公路網密度也由2015年的79.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21年底的121.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網絡布局、等級結構進一步優化,海南公路網越織越密,群眾出行也更加安全舒適便捷。
東方市八所港。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夯實空港海港 美蘭二期等項目投運,港口通過能力顯著提升 2021年12月,在海南空管塔臺的指令下,海航、南航的兩架飛機先后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跑道騰空而起,直沖云霄,飛赴北京、深圳,標志著歷經5年多艱苦建設的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項目正式建成投運。 這也標志著美蘭機場進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開啟了高質量建設海南自貿港空中門戶新篇章。 在航空基礎設施提質升級的同時,我省國際航線也越織越密,疫情前,全省開通民航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已達103條,基本實現“四小時八小時飛行經濟圈”。 海南自貿港海港門戶建設也實現了巨大飛躍,海南“四方五港多港點”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水運發展更取得實質性歷史性突破。 五年來,我省港航業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港口通過能力顯著提升。海口港馬村港區三期散貨碼頭建成投產,洋浦港小鏟灘工程能力提升項目穩步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截至2021年底,已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17條,內貿集裝箱班輪航線21條。 目前全省擁有港口生產性泊位149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深水泊位79個,全省港口綜合通過能力和集裝箱通過能力較“十二五”時期大幅提高。 同時,我省港口資源整合和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也取得重要進展,海口港新海港區客滾裝碼頭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瓊州海峽實現南北南岸輪渡碼頭一體化整合,運輸通道瓶頸制約得到突破,裝船配載時間壓縮至半小時內,客滾運輸通道更加便捷有序。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正式投入運營。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守牢生態底線 始終堅持“要把路修進去,不要把破壞帶進去” 看不夠的瓊州景,走不盡的天涯路。 近年來,海南牢記囑托,在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時,始終堅持“要把路修進去,不要把破壞帶進去”。 瓊樂高速公路主線長129公里,六跨昌化江,八跨南圣河,蜿蜒起伏在海南中南部山水之間,途經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穿越集中連片的熱帶特色農業區。海南交通人在項目規劃之初就堅持“讓造價考量服從生態保護”,堅持生態選線,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建成后的瓊樂高速也因為其一路美景如畫而被譽為“海南最美高速公路”“云端上的風景線”。 海文大橋緊鄰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濕地鳥類“居民”免受打擾,海文大橋的建設者們同樣堅持生態優先,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還直接在欄桿柱安裝低矮的燈光設施,避免燈光對東寨港內候鳥體內導航機能造成干擾。 交通設施的提質升級,特別是農村公路的完善,為我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經過多年努力,海南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具備條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行政村100%通客車,農村公路安全防護100%解決。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省共投入約360億元,大規模開展貧困地區骨干通道建設,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交通扶貧六大工程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4個。 同時,我省大力推進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實現100%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基本實現農村地區“出門有路、上路有車”目標。 (本報海口4月25日訊) 省第七次黨代會以來 截至2021年底—— 全省公路水路交通 基礎設施建設 累計完成投資920億元 公路網總規模達4.1萬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達1265公里 普通國省干線里程3563公里 農村公路里程3.6萬公里 擁有港口生產性泊位149個 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深水泊位79個 海口美蘭、三亞鳳凰國際機場 旅客吞吐量均突破2000萬人次 具備條件的自然村 100%通硬化路 行政村100%通客車 農村公路安全防護100%解決 “十三五”期間投入約360億元 在全省范圍內 開展交通扶貧六大工程建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