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工作報告 \ 《意見》 \ 最新資訊 \ 學習貫徹 \ 解讀評論 \ |
發布時間:
我省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形成“海南特色、全國首創”的創新成果 ■ 本報記者 李磊 王培琳 周元 4月11日上午,省委深改辦(自貿辦)在海口召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第二場)新聞發布會,發布了第二批5條自貿區制度創新成果。此次發布的創新案例涉及人才引進、金融產業、健康產業等方面,這些創新案例均由國際知名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了評估,是海南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具有“海南特色、全國首創”的創新成果。 搭建平臺借智“候鳥”人才 發布會上首先發布的創新案例是“全國首創設立‘候鳥’人才工作站”的創新案例。 海南是冬季“候鳥”人群集聚地,每年休閑度假的“候鳥”高達100多萬人。與其他省份相比,海南不僅“候鳥”人數多,而且其中不乏各類高層次人才。 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辦)常務副主任孫大海表示,海南不斷創新服務“候鳥”人才模式,拓展服務范圍,探索全省一體化、標準化、網絡化,服務新機制,全國首創打造“候鳥”人才工作站這一海南獨有的特色品牌。這種服務模式除了為“候鳥”人才提供醫療康養服務外,還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載體,提供各類服務,目前已靈活建設40多個各類“候鳥”人才工作站點。以陵水黎族自治縣富力“候鳥”人才工作站為例,一個站點便挖掘聯系1200多人。海南還創新建設“候鳥人才服務網”線上服務平臺,提供“候鳥”人才就業辦事指引等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僅省級層面,教育領域已使用高層次“候鳥”人才313人,醫療衛生領域202人,科技領域297人,文化社科領域80人,全省已聯系掌握“候鳥”院士171位,這些人才已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要人才補充。 探索經濟公共服務新方式 發布會上發布了“社團法人等三類法定機構在省級層面實施”案例:為構建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海南在省級層面設立國際經濟發展局、省大數據管理局、省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并根據不同任務和改革試點需要,分別采取社團法人、事業單位法人、企業法人三種登記形式,在總體保持法定機構基本屬性的條件下,探索不同的組織形式和運作機制。 該項創新將專業性、技術性或社會參與性較強的公共服務和管理職能交由法定機構承擔。重點探索“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經濟運行管理新模式,“寓管理于促進之中”的經濟公共服務新方式,“以服務養服務、以效率求質量”的經濟資源配置新機制。 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殷永靜介紹,法定機構通過企業化運作的模式,實現與市場緊密銜接,能有效破除現行體制機制弊端,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和與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進一步提高海南自貿區銀行的國際化水平 發布會還發布了“全國首單滬瓊自由貿易賬戶聯動業務”的案例:在今年1月1日我省FT賬戶體系上線基礎之上,1月29日,作為首批上線試點行的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聯動上海中行、海外中行在FTU分賬核算單元項下,成功辦理了全省首單自由貿易試驗區聯行代付項下融資性風險參與業務,實現海南、上海兩地FT賬戶業務的合作聯動及資金的有效互通運用。 據介紹,FT賬戶可為企業提供跨境收支、跨境貿易融資、基于離岸匯率的本外幣兌換以及貸款投放等服務,目前,全省共有5家銀行173個網點開辦FT賬戶業務。 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行長常冰雁表示,該業務不僅是海南FT項下首筆融資性風險參與業務,更是上海、海南兩地FT賬戶體系首筆銀行間資金運用的創新,為進一步擴大兩地自由貿易試驗區合作,繼續探索FT賬戶功能拓展創新奠定基礎。 此外,該業務創新進一步提高了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的國際化水平。在FT項下通過自貿政策紅利,自貿區內的銀行業也可以為境外的銀行敘做代付業務。 共享醫院模式創11個全國第一 “共享醫院新模式——博鰲超級醫院。”也是本次發布會上的案例之一。 近年來,海南健康產業起步穩、成長快,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集聚格局初步形成,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為龍頭的健康旅游業發展迅速。 據孫大海介紹,博鰲超級醫院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構建了“1+X”,即“一個共享醫院(平臺)+若干個專科臨床醫學中心”的全新共享醫院模式,與各專科醫院建立多中心會診平臺,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及我國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區的知名教授建立了合作共建平臺。在技術、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應用方面吸引了國內排名前三的臨床專科和一批優秀的醫療機構進駐。 據悉,博鰲超級醫院運營不到一年時間,已有17個頂尖學科入駐,成立了8個院士工作站,創造了第一例特許進口人工耳蝸手術,第一例特許進口波士頓Ⅰ型人工角膜手術等“11個全國第一”,初步實現先進技術、藥品、醫療器械與國際水平的“三同步”。 大幅降低境外游艇入境成本和時間 游艇業在國際上被喻為“漂浮在水上的黃金”,海南發展游艇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布會最后發布了“全國率先實施境外游艇入境關稅保證保險制度”案例,這項制度創新為我省游艇業發展送上了一份“大禮包”。 孫大海介紹,目前,我國對境外游艇自駕入境實行關稅擔保制度,過高的入境擔保金和繁雜的辦理手續成為制約游艇自由行瓶頸。海口海關在全國率先將關稅保證保險制度應用于境外游艇入境關稅擔保領域,助力海南發展游艇產業。在海南,境外游艇所有人委托的游艇服務企業或其他經海關注冊登記的企業作為投保人,承擔稅款繳稅義務;經海關總署和銀保監會批準,在海南省開展關稅保證保險業務試點的保險公司作為保險人,為投保企業提供擔保服務;海關為被保險人,憑保險單為境外進境游艇辦理入境手續。以一艘價值2000萬元的外籍游艇為例,未實施關稅保證保險制度前,該游艇入境需向海關先繳納760萬元的稅款擔保,實施關稅保證保險制度后,該游艇入境30天,只需向保險公司支付1萬元保費,由保險公司承擔稅款擔保責任。 省商務廳副廳長姚磊介紹,對境外游艇自駕入境實行關稅保險制度,游艇入境成本只有以前的10%至20%,而且入境手續大大簡化,對我省吸引境外游艇來瓊自駕旅游,推動服務貿易轉型升級,加快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這項制度并不是我省發展境外游艇來瓊旅游服務業的終極政策目標。目前,中央深改辦審議通過的《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實施方案》中,已批準在海南實行對境外游艇自駕游入境免擔保政策,國家正在對相關法律調整或修改,我省也在積極建設和完善相關監管技術手段,待條件成熟,我省將適時推動對境外游艇自駕游入境免擔保,大力推動海南旅游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 (本報海口4月11日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