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資訊 \ 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 整治進行時 \ 解讀評論 \ 政策法規 |
發布時間:
■ 李豪杰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確保海南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是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海南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共同需要。 近日,海口市瓊山區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行動,對南渡江邊的鐵龍路沿線餐飲店展開拆除。這一行動體現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要不要拆除南渡江邊“四亂”?在這道關于生態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選擇題面前,堅定不移保護生態安全,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離開了生態安全這個“1”,經濟發展再多的量級也會黯然失色。一段時間以來,南渡江邊餐飲店的確帶動過當地經濟發展,但原先直排入江的餐飲污水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在增多,建造在河道內的違章建筑給行洪安全帶來的威脅也在增加??雌饋懋數厝罕娨粫r賺了錢,但河水被污染了,生態破壞了,環境惡化了,生態優勢退化為生態短板。事實上,這里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餐飲集聚區,正是得益于其沿江優勢。而當河水污染、美味不再、風景被毀,誰又愿意為這條滿目瘡痍的“母親河”買單呢?那樣的發展不是海南所需要的發展,同樣不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堅決摒棄、下大氣力扭轉。 良好生態環境是海南人民共有的金字招牌,也是我們必須共同珍視的寶貴財富。對待生態環境問題就要及時整治、果斷出手。在大自然的饋贈面前,我們尤其需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人因自然而生,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才能持久地得到大自然的眷顧。順著南渡江向北而去,在濱江路沿線的南渡江畔,由一片片盎然綠意構成的良好生態環境正在造福著沿岸居民。江邊奔跑的身影、聚集的人氣、崛起的現代建筑,恰是發展與保護辯證法的最好演繹。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事實上,在綠色發展的邏輯當中,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生產力從來不是水火不容、相互矛盾的,而是共生共存、有機統一的關系。今天,我們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就是要使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要求我們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工作的突出地位,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努力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讓良好生態環境始終成為海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支撐點。 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是海南改革發展的一道必答題,更是一道只能答好不能答壞的必答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嶄新實踐,對我們答好這道題目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以更高超的智慧、更堅定的決心堅持好發展與保護的辯證法,既要人流物流資金流,又要天容海色永澄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