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第(1900–1979)
周士第,又名周士梯、周力行、周平,海南樂會縣(今瓊海市)人。周士第的父親周學實是清朝貢生,民國初年被選為樂會縣參議員。1914年秋,周士第考入瓊崖中學(今瓊臺師范學院)讀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瓊崖中學等7所學校召開大會,成立瓊崖十三屬學生聯合會,周士第被推選為干事。他與王文明、楊善集等領導開展瓊崖學生運動,組織巡回閱覽社,到各縣市鎮展出《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2年,周士第家遭變故,于是在1923年春赴廣州進入滇軍楊希閔部當兵。在那里他結識了共產黨人徐成章,并參加徐成章等發起成立的瓊崖評論社活動。1924年,孫中山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中共廣東區委派徐成章任軍校特別官佐,徐成章介紹周士第報考軍校,被錄取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1月,周士第畢業,恰逢中共廣東區委征得孫中山同意組建“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決定從黃埔軍校調徐成章、周士第、趙自選、廖乾五、曹汝謙等5人負責組建鐵甲車隊。12月,經徐成章、廖乾五介紹,周士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2月,周士第任鐵甲車隊副隊長,4月,率部參加討伐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省港大罷工爆發后,周士第接任鐵甲車隊隊長,率隊參加解除國民黨右派鄭潤琦等武裝的戰斗。隨后率領鐵甲車隊到深圳沙頭角一帶,協同工人糾察隊封鎖香港。11月4日凌晨,陳炯明、鄭潤琦反動武裝千余人包圍鐵甲車隊,周士第率部浴血奮戰,突出重圍。
1925年11月,周恩來以鐵甲車隊官兵為基礎,在肇慶組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周士第任第一營營長。1926年4月,任獨立團參謀長,參加北伐戰爭。周士第配合團長葉挺指揮汀泗橋、賀勝橋等戰斗,為北伐軍將軍閥吳佩孚驅逐出湖南、湖北立下赫赫戰功。獨立團英勇善戰,被譽為“鐵軍”,不久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5師第73團,周士第任團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8月1日,周士第率73團參加南昌起義,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任命周士第為起義軍第11軍25師師長。南昌起義部隊戰斗受挫后,1929年冬,周士第在上海參加鄧演達、宋慶齡等組織的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和黃埔革命同學會,任黃埔革命同學會南方分區書記。1931年春,周士第被派到西安楊虎城部工作。同年夏天,因叛徒出賣被捕,后經宋慶齡營救獲釋。1933年夏,周士第奉命到福建第十九路軍參加反蔣抗日活動。11月24日,周士第被蔡廷鍇派到第49師任團長,守衛漳州。不久,蔡廷鍇部被陳濟棠收編,周士第決定帶領部隊回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在瑞金,周士第與周恩來、朱德見面,被派任紅軍大學軍事教員。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征,周士第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干部團上級干部隊指揮科科長。1935年10月,任紅十五軍團參謀長,1936年12月任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協助賀龍總指揮和關向應政治委員指揮部隊作戰。抗日戰爭爆發后,周士第任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先后參加指揮著名的陳莊戰斗和黃土嶺戰斗。1940年秋,周士第率領部隊參加百團大戰。1942年8月,周士第任晉綏軍區副司令員。1945年,在延安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戰爭時期,周士第任晉北野戰軍司令員、政治委員,領導晉北戰役。1948年5月,周士第任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協助徐向前發動晉中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閻錫山部10多萬人。1949年1月,周士第協助徐向前指揮太原戰役,殲滅閻錫山軍隊12萬余人,結束了閻錫山在山西38年的統治。同年5月,周士第任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部向西北進軍,配合劉伯承、鄧小平解放大西南。成都和平解放后,周士第任成都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兼成都市市長。1950年1月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兼西南軍區副司令員。
朝鮮戰爭爆發后,周士第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員,組建防空軍,參加抗美援朝防空作戰。1955年,周士第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周士第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一、四屆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共八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間,周士第剛正不阿,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斗爭,1969年9月被“疏散”到廣州,1971年返回北京,擔任總參謀部顧問。1979年6月30日,周士第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