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新發展數字經濟。
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打造主動式、多層次創新服務場景,精準匹配公共服務資源,提升社會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創新基于新技術手段的監管模式,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壯大數據服務產業,推動數字技術在數據匯聚、流通、交易中的應用,進一步釋放數據紅利。
培育跨境數據要素市場。探索建立跨境數據流動監管體系,用好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開展國際數據中心服務試點,推進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提升經濟運行監測能力。完善經濟運行風險識別、預警、感知、防范、化解機制,監測產業發展異動。完善企業征信信息查詢機制,快速研判企業信用風險。
賦能重點產業數字化。發展“互聯網+文化”,開發數字化產品。依托數據服務支撐國際化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智慧康養等高端服務業發展。開展“監管沙盒”試點,強化數字金融監管能力。
2.建設宜居宜業智慧社會。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數字技術和傳統公共服務融合,著力普及數字設施、優化數字資源供給,推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探索城市信息模型、數字孿生等新技術運用,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推動未來社區和智慧小區建設。優化社區智能關懷、救助體系,聚焦民生高頻服務等事項,發揮社區網格員等基層力量,結合公眾生產生活需要,提供智慧便民服務,輔助政府管理決策。
推動數字鄉村建設。以數字化支撐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補齊鄉村信息基礎設施短板,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提高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水平。推動鄉村公共信息共享,加強對農民的新技術教育培訓。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與快遞進村協同發展。
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持續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推進城鄉一體化千兆光網建設。不斷優化城鄉融合消費網絡。構建城鄉一體化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
3.實現精準精細智慧治理。
推進國土空間智慧化治理。以“多規合一”信息綜合管理系統為基礎,深化“機器管規劃”應用,建設全省國土空間智慧化治理系統,通過一碼統籌管理、一屏集成應用、一網協同共治等方式,實現全省國土空間智慧化管理和應用。
提升海南自由貿易港經濟治理能力。整合政企社多源數據,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宏觀經濟治理數據庫等建設,強化重點產業鏈數據智慧分析能力。
推動社會治理智慧化。全省統一建設綜合城市管理信息系統。提升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實戰化能力。健全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融合互聯網數據資源,提升精細化網絡治理能力和水平。
優化海島生態治理能力。完善物聯感知設施管理系統,強化海洋環境資源保護等領域感知能力,推動建立一體化智慧生態治理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評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