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堅持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抓好海洋開發,向海洋要生產力、求新增長點,建設海洋強省?!弊鳛槲覈軝喙茌牶S蛎娣e最大的省份,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深遠海優勢。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海南應當發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海洋經濟的系統部署,全面推進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要謀定后動,做好海洋領域頂層設計。頂層設計事關海洋經濟發展的宏觀部署、整體思路和統籌安排,直接決定以什么樣的理念布局海洋事業、在經濟發展中堅持什么樣的原則和突出什么重點。謀定后動,即統一認識形成共識,把勁往一處使,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奮發努力。要深刻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全局的原則,對接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海洋強省,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海洋篇章,打造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海洋經濟發展樣板。推進海洋領域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改革重點,突出戰略性、全局性的涉海重大改革項目。完善涉海管理體制機制,解放和發展海洋生產力,釋放海洋經濟發展活力,培育海洋經濟新增長點。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優化海洋經濟發展制度環境,完善涉海法律法規體系,鞏固涉海機構改革調整成果,提升海洋治理效能。實行海洋普法教育,提升海洋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使依法治理海洋的理念深入人心。樹立系統性思維,跳出海洋看海洋,堅持山海聯動、陸海統籌、人海和諧,推動海洋事業和其他各類事業協同發展。
二要有的放矢,科學規劃海洋產業發展道路。產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條件,產業健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為十年再造“海上海南”提供有力保障。應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發展,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強海洋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驅動,完善引才體制機制,依托崖州灣科技城、涉海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涉海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海洋科技研發與創新。搭建全省統一海洋科研項目平臺,整合資源,為合作方牽線搭橋,鼓勵組建科研項目攻關團隊,完善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搭建海洋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培育發展海洋科研成果轉化市場,通過市場競爭提升成果轉化效率,打造多層次成果轉化渠道。搭建科研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海洋科研資源數據庫,提供科研文獻服務,支持科研設備共用,建立海洋科研重大工程評審專家庫。
三要對癥下藥,摸清吃透海洋經濟發展的短板、難點和堵點。分類推進,統籌謀劃海洋產業發展,改造升級傳統海洋產業,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科學謀劃海洋未來產業。完善以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海洋現代服務業、海洋油氣業為支柱的海洋產業體系。改變傳統漁業生產方式,嚴格防控近海漁業資源非法捕撈,落實伏季休漁制度。改建、新建漁港經濟區,打造智慧漁港集群,優化漁業產業鏈,提升漁業價值鏈,增強漁業創新鏈,發展深海智能養殖漁業、海洋牧場等新業態。促進濱??叼B、文旅、運動休閑產業融合發展,有序推進海島游,做優做強郵輪旅游、游艇旅游,串聯要素資源打造精品航線,設計海洋高端旅游項目。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推動港航產業一體化發展,推動港口智能化再造。要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發展東方等地的臨港工業園區,提高產品轉化率,建立石化新材料高新技術研發基地。發展海洋信息產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產業、海洋新能源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
在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要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發展港航物流產業集群、海洋牧場產業集群、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協同聯動,增強海洋經濟發展韌性,提升海洋經濟抵御風險的能力。發揮產業園區示范帶動作用,實行一園一策,開展政策激勵,進行精細化管理和針對性服務,釋放園區體制機制創新優勢,實現園區樣板間效應。
四要嚴管嚴控,加強海洋環境保護與修復。海洋經濟是以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為基本特征的活動,海洋資源的有序開發利用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要讓海洋資源成為當代和子孫后代的寶貴資產。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避免先污染后治理,避免重開發輕保護。實施最嚴格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從嚴控制圍填海項目,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完善灣長制度,實行一灣一策,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實施海灣綜合整治工程。常態化推進海洋環境保護修復工程,重點修復功能受損或退化嚴重的砂質海灘和海岸線,穩定我省近岸水域水質總體為優的局面,保持水質優良面積高比例。實施陸海生態污染同防同治,建立入海污染總量控制制度,加強入海河口的源頭管理,提升受污海水水體治理效率。進行廣泛社會動員,分類實施海洋動物保護專項行動。
五要擴大開放,拓展海洋領域國際合作。海洋經濟是開放型經濟,以海洋為載體的海上貿易橫跨古今,推動了各國的經濟交往,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應促進海洋領域對外來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互補優勢,共同發展,助力海南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對接海洋領域最高水平經貿規則,推動船舶交易、航運金融、航運仲裁或訴訟等領域的對外開放,提高特色海洋產業的國際化水平,打造產業國際合作中心。以東南亞國家為合作重點,分領域開展國別合作,拓展合作領域,開發合作模式,創新合作路徑,讓合作成為實現新時代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發展與東盟國家地區的藍色經濟伙伴關系,建設深海養殖漁業合作基地、深??萍佳邪l合作基地、郵輪母港建設合作基地、海洋碳匯資源開發合作基地,在國際合作中發展海洋循環經濟。(李潔宇)
(作者系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主任、教授,海南省政治學學科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本文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自主選題項目“中國南海戰略和政策完善路徑的法理研究”階段性成果)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