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向綠圖強、向海圖強
昌江:“藍綠”交織,激發發展新活力
航拍昌化一級漁港建設項目(一期)現場。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供圖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劉陽秀
近日,在位于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的中核海南產業合作示范區內,海南行者電池級碳酸鋰新技術研發創新基地項目(以下簡稱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正在馬不停蹄地施工。20多公里外的昌化漁港工地熱火朝天,浪聲相伴、海風輕拂,100多名工人共同奏響一曲漁港建設“交響樂”。不遠處,棋子灣畔游人如織,多彩的文旅活動為昌江旅游業帶來新的消費增長點。
工業轉型步伐加快、海洋產業動力釋放、旅游業發展成型起勢,昌江利用自身優勢和特色,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以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向綠圖強、向海圖強,努力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據統計,今年1月至11月,昌江固投完成96.71億元,同比增長2.3%。昌江正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打好全年經濟“收官戰”。
綠色低碳產業聚鏈成勢
“項目總共有8個主體車間。其中,1號、2號車間是原料、輔料車間,從去年12月開工建設,目前建設進度已經有98%了。”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執行總裁王列表示,3號到8號車間今年6月開工,目前基礎主體鋼結構工程已全部完成,施工進度約80%。
王列介紹,該項目總投資為2.82億元,目前投資額已達到1.4億元,正式投產后年產值約為6.8億元。項目創新性地采用“電磁振動提鋰技術”開展碳酸鋰生產,與傳統碳酸鋰行業生產技術相比更加安全環保,能有效攻克該行業的“三廢”與綜合利用難題,能夠實現綠色規模化生產制備碳酸鋰。
該項目何以落地昌江?“我們與海南核電進行深度合作,一方面可以通過海南核電的碼頭運輸原料,另一方面海南核電會給我們提供電力和工業蒸汽,為項目生產提供穩定的能源保障。”王列介紹。
同樣位于中核海南產業合作示范區里,昌江立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型包裝材料項目也拉滿建設“進度條”,目前項目中的雙層鋼結構標準廠房主體結構已基本完成,項目施工進度約為70%。
“項目基礎工程已經大部分提前完成了,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會盡可能地加快進度,全力以赴,打造出一個高質量、高標準的現代化生產基地。”昌江立宏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陳天鵬說。據悉,該項目建成后生產的新型包裝材料與傳統包裝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更好的環保性能,達產后年收入約5000萬元。
據了解,昌江充分利用全省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和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優勢,推動新興產業聚鏈成勢,以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為主戰場,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主導產業,超前謀劃綠色算力、海水提鈾、核能制氫等未來產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鮮明標識度的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服務海南清潔能源島建設。
昌江黎族自治縣第三小學綜合教學樓。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心怡 攝
漁港經濟區加速成型
潮漲潮落,浪花翻涌。在昌江昌化漁港,一條超千米的航道正在機械轟鳴中加速成型——這是昌化一級漁港建設項目(一期)防波攔沙堤建設現場,挖掘機高揚起“手臂”,將海里淤積的泥沙挖掘出來。從空中俯瞰,新建航道如蛟龍入海。未來,一艘艘漁船將從這里回到風平浪靜的“家”。
不遠處,一個“L”型的碼頭已接近完工。岸線長400米的碼頭涵蓋9個漁業生產泊位和1個漁政泊位,投用后可滿足600艘大、中、小型漁船生產、停泊、避風,為昌江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據了解,昌化一級漁港建設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5.08億元,其中項目(一期)投資約2.5億元,自2023年9月開工,目前正在進行碼頭面層施工、南北防波攔沙堤施工和疏浚施工等,預計2025年10月完工。
昌化漁港曾是歷史上有名的“華南四大漁港”之一,對全省海洋捕撈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時間流逝,這座曾經輝煌的漁港亟待更新。“由于缺乏合理的規劃,漁船靠岸后隨意停放,不安全也不美觀。”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昌江昌化一級漁港建設項目(一期)項目黨支部書記徐斌說,項目將有效地解決港內無有效掩護水域及漁業碼頭、穩泊條件差和陸域管理設施不足等問題,極大地改善漁港的服務功能和生產秩序,提供裝卸碼頭、停泊港池和避風錨地,為到港漁船裝卸、交易、補給、保養和避風等提供安全保障,便于漁船集中管理。
昌江海洋發展區面積超1000平方千米,水產、能源、漁村漁鎮漁港及配套產業用地等資源富集,昌化、海尾、沙漁塘及新港4個天然漁港海水清澈,海魚種類多樣,適宜開展休閑海釣活動。近年來,昌江改造升級昌化港、海尾港、新港,建設馬榮港公共游艇碼頭,布局現代海洋牧場、水產育種現代產業園、智慧漁業產業園、濱海旅游度假區等發展平臺,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釋放海洋產業新動力。
今年國慶假期,2024年首屆昌江棋子灣浪漫海角杯海釣大賽在棋子灣舉行,水清見底、礁石錯落的海域特色為魚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海釣愛好者。昌江正積極培育和創新高端休閑漁業旅游產品,優化漁業結構,豐富旅游業態,完善休閑漁業配套服務,著力打造海釣“吃、喝、玩、樂、住、游”的全產業生態鏈發展,全面推進昌江“旅游+體育”高質量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昌江還聚焦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推進海洋經濟政策集成改革,做強深海養殖、水產種業等重點產業,培育海洋清潔能源、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和后發優勢,堅持陸海統籌、向海圖強。
賽事活動激發新動能
12月15日,昌江2024年“礦山行”徒步登山大會活動在該縣石碌鐵礦國家礦山公園舉辦,來自省內外的近200名戶外運動愛好者用腳步丈量“鐵城”,體驗昌江礦山的自然風光,了解“鐵城”的歷史故事。
隨著發令槍聲響起,戶外運動愛好者邁著輕快矯健的步伐從海鋼廣場出發,沿著礦山公園登山步道大步向前。“一路走來感覺很舒服,希望以后能多舉辦類似的戶外活動。”戶外運動愛好者蔡欣說。
“昌江戶外運動氛圍濃厚,全民參與度很高。”海南手手戶外俱樂部負責人宋國雄認為,豐富的地理自然資源為昌江提供了打造戶外運動賽事的更多可能性。近期,2024中國攀巖自然巖壁系列賽(海南昌江站)暨年度總決賽在昌江王下鄉十里畫廊舉行,為昌江因地制宜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注入新活力。
山海黎鄉,純美昌江。昌江擁有木棉、田園、濱海、濕地、工礦遺存等獨特的文旅資源,在開發生態旅游、打造小眾精品旅游目的地方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近年來,除了不斷探索培育戶外運動新業態,昌江還通過舉辦一系列知名賽事活動拉長旅游旺季周期,打響文旅融合發展品牌,推動當地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12月17日至19日,第十五屆春蘭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第二階段比賽在昌江棋子灣開元度假村舉辦,這是該賽事首次落地海南。賽事的舉辦不僅擴大了昌江“全國圍棋之鄉”的品牌影響力,也推動了昌江圍棋文化產業和“旅游+”融合發展。
今年1月至11月,昌江共接待游客259.15萬人次,同比增長11.7%;旅游總花費14.23億元,同比增長11.1%。接下來,昌江將繼續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推動旅游企業合作整合,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產業鏈條。同時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探索旅游與農業、工業、體育、健康等產業融合模式,培育新消費增長點。
(本報石碌12月25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