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發2022 \ 2023新征程 \ 最新資訊 \ 掀起自貿港建設新高潮 \ 解讀評論 |
發布時間:
近日,俯瞰五指山市水滿鄉方龍村花朵造型的彩色稻田。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合水村出產的蘭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近日,三亞市南邊海路與榆亞路交叉路口的鹿鳴花田,市民在花海中散步。 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瓊海市博鰲鎮北山村秧苗培育基地,村民將一個個裝滿秧苗的營養盤放在農田里繼續培育。 特約記者 蒙鐘德 攝
位于海口的海南省沉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沉香優良種苗培育基地,一名工人在給沉香苗剪枝。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實習生 楊哲 攝
東方市大田鎮的一處火龍果種植基地,工人在摘火龍果。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12月23日早上8點,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合水村蘭花種植基地的盆架上,一株株文心蘭在柳葉形綠葉的依托下綻放,空氣中飄著陣陣清香。學園林技術專業的返鄉大學生陳華童是基地的技術員,他正組織同事檢查植株、清理爛葉,然后使用噴霧器給蘭花噴灑殺菌藥劑。 “檸檬綠150扎,黃金三號15扎,黃金天使20扎,火焰蘭20扎……”在基地切花室內,另一名返鄉大學生馬仁濤一邊篩檢花束一邊核對數據,準備將新一批蘭花發給廣州的客商。合水村蘭花種植基地面積50余畝,自今年上半年啟用以來,已累計種下約30萬株蘭花,其中近10萬株最近進入采收期。 “這個蘭花基地,既是打安鎮返鄉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也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基地。”打安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立足“一鄉(鎮)一品”的發展思路,該鎮按照“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發展蘭花產業,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為本土人才提供創業就業的平臺。目前,合水村蘭花種植基地已吸納包括陳華童在內的8名返鄉大學生就業,同時為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務工創收的機會。 保護耕地資源,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農產品品牌,才能讓農業有奔頭、農民有盼頭、農村有看頭。今年以來,我省各地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深入開展特色農業示范創建,打造優勢農業產業集群,擴大椰子、油茶、沉香、花卉等種植規模;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整合塑造區域公共品牌,提升海南農產品知名度。 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海南糧食生產平穩增長,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73.0千公頃,同比增長0.6%;糧食總產量146.6萬噸,同比增長0.4%。截至目前,我省已成功培育“海南芒果”“海南咖啡”“五指山大葉茶”等11個省級單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正在積極打造“海南鮮品”省級全品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