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發2022 \ 2023新征程 \ 最新資訊 \ 掀起自貿港建設新高潮 \ 解讀評論 |
發布時間:
初冬時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的楓葉漸漸開始變紅,充滿詩情畫意。
生長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桫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里的海南擬髭蟾。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護林員開展日常巡護工作。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里的真菌。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雄性灰喉椒鳥停留在桫欏幼葉上。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斧頭嶺,雄性海南長臂猿追逐打鬧。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寧玥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入冬,俯瞰海南熱帶雨林,仍裹著一層綠衣,萬物唱著無言的歡歌。 五指山云霧繚繞,高大的楓樹伸展枝條,初生紅葉將樹林染出豐富的層次;萬寧小海水鳥翩舞,沿岸人工種植的3010畝紅樹林,初現“綠色城墻”雛形;清晨,霸王嶺山頭傳來清麗的猿啼,海南長臂猿在林間悠然穿行…… 隨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一年多以來,海南完善頂層設計,創新管理體制,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越織越密。 目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指數最高達6.28,與巴西亞馬遜雨林相當。有3653種野生維管束植物、540種陸棲脊椎動物,其中419種海南特有野生維管束植物和23種海南特有陸棲脊椎動物。 物種頻頻“上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2022年發現8個大型真菌新物種,2個蘭花新物種。此外,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喜添嬰猿,種群數量增至36只。 近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優先保護物種名錄》正式推出,為生物多樣性關鍵區域的識別、開展物種保護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的最基層,有一群護林員。他們每天在荊棘叢生、陡峭難行的原始森林中穿行10多公里。他們自帶干糧、水壺,早出晚歸。預防森林大火、禁止盜伐盜獵。 他們并不孤獨。今年,海南發動社區參與,探索建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社會志愿者隊伍服務機制。在五指山市,一支由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當地青年等近100人組成的青年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致力于生態環保、生態文明理論宣講等活動。 科技助力護林。五指山片區智慧管理中心項目建成啟用。一旦有外來者闖入,電子圍欄就會立即成像和報警,指示護林員第一時間到達,進行巡護和處置。 像這樣集“森林動態監測大樣地+衛星樣地+隨機樣地+公里網格樣地”四位一體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系統,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已全面鋪開。 春風即將吹拂大地。未來,海南將利用生態文明建設的寶貴經驗,進一步加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打造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字招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