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回顧2019 \ 熱詞 \ 展望2020 \ 最新資訊 \ 解讀評論 \ |
發布時間:
全面推進制度創新,加快轉型升級,量身定制“一園一策”, ■ 海南日報記者 梁振君 歷史,總會因為一些重要節點而熠熠生輝;時代,總是在一些重要時刻為社會注入磅礴力量。 2019年即將過去,嶄新的2020年正向人們奔來。回首這一年,省委、省政府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把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作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根本遵循,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要求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的部署,帶領全省人民以“一天當三天用”的干勁,謀定后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為建設自由貿易港打下了堅實基礎。 清晰的目標、縝密的布局、有力的舉措、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各項工作,有力推動了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也將海南推到了世界聚光燈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這一年,海南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創新實干,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恢弘畫卷正在南海之濱徐徐鋪展。 以制度創新深耕自貿“試驗田” 改革發展紅利持續釋放 無論是自貿試驗區、還是自由貿易港建設,制度創新都是核心任務。不同的是,自貿港制度創新是集成創新。 省委書記劉賜貴強調,抓好制度創新是以實際行動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體現,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最大的自貿試驗區和全國唯一探索建設的自由貿易港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重要體現,是發揮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作用的重要體現,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策落實年工作的重要體現,是檢驗各級干部能力素質的重要體現。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方面面都要創新、人人都有責任。 面對各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新一輪高質量發展態勢,2019年4月13日,省委七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基礎的意見》,進一步對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作出系統部署。 一年來,海南自覺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的高度,精準把握發展大勢,一體推動、一體落實省委七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海南省委關于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決定》,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將制度創新貫穿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始終,以全面制度創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推動“1+N”政策體系全面落實,確保改革政策全面落實120項年度任務取得明顯進展;大力推動12個方面制度創新,并納入績效考核,各市縣、各部門、各單位到年底都要交出成績單;形成商事登記“全省通辦”等71項制度創新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促進總部經濟發展、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吸引外資政策;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正式提上國家立法日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研究進入加快細化階段。 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啟動市縣“一枚公章管審批”改革試點,創造商事登記“全省通辦”等多項全國第一;省大數據管理局等法定機構成立運行;“六個試行”極簡審批做法被國務院列入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先后實施建立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等18個先導性項目;商事主體在“海南e登記”平臺辦理登記注冊;電子稅務局在全省范圍內上線運行,90%以上的涉稅業務實現網上辦理…… 力爭成為制度創新“先鋒隊”,以制度創新深耕改革“試驗田”——海南正對制度體系進行集成創新,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鍛造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的“主引擎”,不斷釋放改革發展紅利,同時為全國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改革創新風雷激蕩瓊州,帶來的是營商環境的大幅改善。海南提出把營商環境和生態環境一起作為發展的“兩大本錢”和核心競爭力。 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繼去年出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2019年)》,努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后,今年我省又推進《海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以29條改革舉措優化海南營商環境。 制度創新,體制松綁,改善了營商環境,激發了市場活力。今年1至11月,全省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69.12%,預計全年新增市場主體23.5萬戶,同比增長63%,達到92萬戶。 堅持開放為先,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重要使命。 12月23日,一則喜訊從南海之濱傳出:當天8時,由四川航空執飛的3U8407航班從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順利起飛,“三亞?煙臺?清州”國際定期航線順利開通。至此,海南省開通的境外航線達100條,提前一年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達的開通境外航線100條的目標任務。海南四小時八小時飛行經濟圈基本成型,海南自貿港建設不斷架起了一條條聯通世界的空中橋梁。 回首一年來,海南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努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加快民航機場建設,用好第三、四、五航權;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和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把海南建設成我國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對外開放門戶;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放寬59國入境免簽政策并為境外人才提供更大便利;成功實現瓊港澳游艇自由行;成功舉辦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阿里巴巴等33家總部企業認定落地……隨著一系列開放政策的實施,海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世界關注的目光越聚越多。 101%和208%,這是今年前11個月海南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和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同比增幅。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額再翻一番,折射出海南對外開放的新氣象。 今年以來,中遠海運(香港)、新加坡淡馬錫集團、普洛斯集團等在行業中具有“頭羊效應”的外資企業紛紛進駐海南,海南投資主體質量進一步提升。 這是海南實施招商引資引智“兩個注重”(注重引進外資、注重引進國際人才)戰略成效漸顯的縮影。 一年來,海南不把招商引資的重心全放在國內的存量上,而是加大全球招商力度,積極引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實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產業項目和市場主體,形成資本增量,既為海南也為全國作貢獻。 博鰲亞洲論壇是海南走向開放、不斷融入世界的重要平臺和提升國際知名度的重要名片。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美麗鄉村會客廳”開門迎客。在博鰲國家農業公園、沙美村、南強村,海南省領導與世界著名企業負責人,以休閑會談、茶敘、田園漫步等形式開展“一對一”外事引資活動。外商們在山水田園之中,閑聊小敘之間,發現海南之美,尋找合作項目,共享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機遇。 經濟轉型升級成效初顯 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近日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這樣一條喜訊:今年1月-11月,海南非房地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比重達57.6%,歷史上首次超過50%;靠以房地產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的格局正在改變。 這是海南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成效漸顯的鮮明注腳。 海南堅決破除“房地產依賴癥”,房地產調控效果明顯。今年11月,海南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16.7%,非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78.1%,其中制造業同比增長109.6%。 海南堅決減少經濟發展對房地產的依賴,頂住了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在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經濟運行在比較合理的區間,為自貿港建設打下了好的基礎。 回首2019年,海南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在轉方式、優結構、換動力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一年來,海南經濟在基本面“穩”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與“好”—— 穩增長勢頭在鞏固。“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以來,海南主要經濟指標走勢總體上升,1-11月,GDP、財政收入、投資增速均為全年最高,消費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20.7∶22.7∶56.6調整優化為今年11月的20.3∶21.9∶57.8,服務業增加值2234.78億元,占GDP比重持續提升。 一年來,海南堅持用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一批批優質項目集中開建和簽約。 特別是在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迅速啟動“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各部門、各市縣迅速展開行動、建立工作機制、細化工作任務、強化工作落實,將百日大行動不斷推向深入和實處,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強勁的推動力。 自去年11月28日舉行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一批)集中開工和簽約活動以來,我省已舉行七批次集中開工項目活動,累計開工項目793個,總投資4352億元。截至今年11月中旬,前六批集中開工項目的綜合完成率為80%,55個項目已完工。 一年來,海南經受住了房地產調控“陣痛”的考驗,積極謀劃做好“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產業發展文章,轉型升級正在悄然凝聚勢能—— 靠以房地產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的格局正在改變,前11月海南非房地產投資占固投比重首超50%。刨除海南壯士斷腕、主動而為的大幅壓減房地產投資舉措的影響,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已經實現10%左右的正增長。 同時,海南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領域”和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等“五大平臺”,做優做強旅游、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十二個重點產業,培育打造總部經濟、新型工業、大型主題樂園等重點園區,為新的產業體系“強筋健骨”。 今年前三季度,十二個重點產業除房地產業以外合計增速為6.75%,占全省GDP比重達到53.2%,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在全面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下,海南會展業、油氣產業、文體產業稅收實現大幅增長,彌補了部分房地產稅收減收的缺口。 此外,我省用好用活用足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海口和博鰲各新設一家免稅店,實現“空、海、鐵”全覆蓋,有力推動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 外貿結構進一步提質升級。今年前三季度,海南進口消費品大幅增長43.9%,達到97.8億元,占同期海南省進口總值的22.9%,取代飛機成為海南頭號進口商品。 一年來,海南經濟在負重中前行、于承壓中向好,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和個人緊抓機遇,積極投身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 打造洋浦大乙烯2000億元產業集群;制定支持南繁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城的實施方案,推進崖州灣科技城建設;全省互聯網企業超過2萬家,阿里、騰訊、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華為等知名互聯網企業落戶,海南省互聯網產業正邁向“千億級”明星產業;緊抓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契機,多舉措加快旅游消費提質升級,千億產業呼之欲出;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提檔升級;做好海洋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海洋大省形成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產業并非奢想。 12月28日,萬寧至洋浦高速公路將建成通車,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網將全面建成。海南路網將開始由“田”字型向“豐”字型邁進,對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這是海南“五網”基礎設施持續提質升級,努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的縮影。 產業結構優化、投資結構優化、增長動力優化、消費結構優化;外向型經濟活躍度提高、創新活力提高、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有所提高——“四個優化”“四個提高”,這是2019年海南經濟堅毅前行的評語,更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砥礪奮進、實干創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進展,經濟發展總體平穩、質量穩步提升的真實寫照。 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導向。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省委、省政府劃出三條紅線:一是堅決不搞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要實現資源效益配置的最大化;二是堅決不搞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GDP和稅收再高,也堅決不上;三是堅決不搞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和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不盲目攀比,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 今年以來,我省打好穩投資、強基礎組合拳,接續舉辦五批、統籌推動七批項目集中開工和簽約活動。海南推進項目建設寧缺毋濫,堅決拒絕“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翻閱海南建設項目環境審批檔案,因不符合產業環保政策而被“一票否決”的項目不在少數。 海南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島嶼型熱帶雨林,資源極其寶貴。今年4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揭牌成立。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的重大舉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成立,標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打好凈土保衛戰,我省今年出臺最嚴“禁塑令”,明確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 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這是海南構建島嶼經濟體使用清潔能源全球標桿的重要探索。 今年3月,我省印發實施《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系全國首個提出所有細分領域車輛清潔能源化目標和路線圖的地區,也是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的省份。 PM2.5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海南PM2.5年度平均值從前年的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17微克/立方米,再到今年前11個月的15.4微克/立方米,實現了每年下降1個單位的目標。 近年來,海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始終把保護生態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以最嚴的措施,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把最好的資源變成百姓共享的福祉,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百姓的金山銀山,建設全世界生態最好、環境最美的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 量身定制“一園一策” 把園區打造成做大流量的“量點”和突出實效的“亮點” 12月18日,在海口江東新區,繼前七批次集中開工建設34個項目之后,當日又有7個項目集中開建,項目涵蓋“五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江東新區集中開工項目達41個,總投資307.15億元。 這是海南做強園區、建好平臺,吸引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推動人流、物流、商品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快匯聚的生動寫照。 一流園區是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壓茬推進和進行壓力測試的重要載體,是海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所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產業園區建設發展。一年來,海南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把園區打造成自貿港核心政策的“孵化器”、做大流量的“量點”和突出實效的“亮點”。 為推動重點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我省今年出臺了《海南省重點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配套制定了園區規劃布局調整優化方案和考核評價辦法,推進園區體制機制創新,規劃三大類20個重點園區,印發支持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等6個“一園一策”文件;完善“法定機構+市場主體”運行模式,下放土地審批等42項權利,讓園區“有權能定事、有錢能辦事”。以園區改革帶動優化營商環境,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競相落戶園區、開建項目。 “3小時完成一家企業的注冊!”在海南生態軟件園的企業服務超市,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創造的“極簡審批”,讓企業感受到了極大便利。 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通過深化極簡審批改革,特許藥械啟用從6個月縮短到3天,實現了從“患者等藥”到“藥等患者”。今年以來,博鰲樂城先行區接待醫療旅游人數6.3萬人次、同比增長96.9%,醫療機構營收5.6億元、同比增長53.42%,創造了第一例特許進口人工耳蝸手術等“16個全國第一”。 在崖州灣科技城,“松綁后的園區‘有權定事’‘有錢辦事’。”三亞市崖州區委書記、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長林海說,管理局成立以來,科技城已開工建設44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60億元。 一年來,海口江東新區、三亞總部經濟和中央商務區、崖州灣科技城、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先導性項目建設提速,為海南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自貿港打下了堅實基礎,示范推動效應不斷凸顯。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全省上下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拼搏進取、實干擔當,以“一天當三天用”的干勁,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自貿試驗區、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海口12月27日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