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制圖
每年9月為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們以為的“好習慣”,實際上可能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風險。
長期吃素,未必健康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兼副秘書長李濤介紹,很多人認為長期吃素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長期純素食容易導致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B12、Omega-3脂肪酸、維生素D、鐵、鋅等關鍵營養素攝入或吸收不足?!睹绹R床營養雜志》數據顯示,5年以上嚴格素食者中,62%存在維生素B12不足。
李濤舉例說,維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是維持神經細胞髓鞘(suǐ qiào)完整的關鍵。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直接損傷腦血管,還會干擾大腦的正常代謝,增加β淀粉樣蛋白沉積,而β淀粉樣蛋白沉積正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志物。同時,植物中的ALA(亞麻酸)轉化為DHA/EPA的轉化率不足5%,無法替代DHA/EPA對神經元膜結構的保護作用,從而使突觸可塑性下降,記憶形成受阻。
長期靜養,隱患重重
有些老年人因擔心關節受傷而選擇“靜養”,長期缺乏運動,同樣會帶來問題。李濤表示,運動對大腦健康至關重要,長期靜養會使身體血液循環減緩,大腦供血不足,影響神經細胞的營養供應和代謝廢物清除。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預防指南(2024)》指出,體育鍛煉能降低癡呆的風險。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改善腦部營養供給,還能刺激神經元的生長,增強腦細胞的活力,幫助大腦釋放“神經生長因子”,促進神經元的連接,增強認知功能。“長期缺乏運動還可能引發肥胖、高血壓等疾病,而這些疾病都是老年癡呆的重要誘因?!崩顫ㄗh,“推薦在安全前提下,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比如快走、騎固定自行車、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等?!?/p>
過度求靜,大腦“變懶”
此外,很多老年人討厭聒噪環境、追求安靜,覺得這樣能讓身心放松。但李濤提醒,如果過度追求安靜,不與外界溝通、長期社交孤立,會使大腦對外部感知沉滯、反應遲鈍?!按竽X是一個極其依賴刺激的器官,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的信息輸入是對大腦產生刺激的重要方式。社交活動能刺激大腦多區域協同工作,讓神經元保持活躍?!?/p>
2024年,《柳葉刀》雜志常設委員會更新第三版《癡呆預防、干預和照護重大報告》,其中指出14個癡呆危險因素,分別為受教育程度較低、聽力受損、高血壓、吸煙、肥胖、抑郁、缺乏身體活動、糖尿病、過度飲酒、創傷性腦損傷、空氣污染、社會孤立、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經治療的視力受損。
(科普時報記者 于紫月)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