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首個“全國科普月”描繪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新圖景
共赴科學之約 探尋科學之光
這個9月,全國進入“科普時間”。從9月1日起,我們迎來了首個“全國科普月”。
原“全國科普日”正式升級為“全國科普月”,這標志著我國科普工作邁入了制度化、常態化、全民化的新階段。
“這些科技產品真豐富啊!”“真是大開眼界,學到了好多新知識。”……9月14日上午,海南省博物館內驚嘆與交流聲此起彼伏,2025年海口市首個“全國科普月”活動在這里精彩啟幕,科技展品琳瑯滿目,現場氣氛熱烈。
今年9月起,海口通過形式多樣的公益科普活動,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共赴科學之約,探尋科學之光——這場全民科學盛宴,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到城市街巷、鄉村田野、校園課堂與數字云端。

9月14日,在2025年海口市首個“全國科普月”啟動儀式暨第二屆海口市中小學科技節活動上,青少年學生體驗“掌上火焰”實驗。記者 孫士杰 攝
形式豐富多樣 提供多元研學選擇
9月13日下午,在海口熱帶農業科技博覽園舉辦的“土壤的奇妙世界”專家公益講座,對很多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學生來說,是一次奇妙的科學之旅。主講老師王楚涵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為現場學生講解土壤知識。大屏幕上不斷切換各種土壤圖片,配合她通俗易懂的講解,讓原本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

9月13日,在海口熱帶農業科技博覽園,青少年學生正在參加“土壤的奇妙世界”專家公益講座。記者 孫士杰 攝
據了解,在首個“全國科普月”期間,海口熱帶農業科技博覽園將立足熱帶農業特色,充分整合園區資源與科技人才優勢,持續開展不同主題的“熱科學堂”專家公益講座系列活動,邀請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講座,助力提升我市全民科學素質。
9月7日,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在海口萬象城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熊貓與水獺主題科普活動,吸引眾多家庭參與。現場設有形式多樣的熊貓打卡裝置,生動展現大熊貓的活潑形態;互動區域“毛毛探索站”配備多臺顯微鏡,讓孩子們近距離觀察熊貓毛發的細微結構;“自然聲音館”展架前,小朋友們戴耳機通過錄音辨識大熊貓啃竹子、吃竹筍等多種環境下的聲音。

9月7日,在海口萬象城,青少年學生正在參加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舉辦的熊貓與水獺主題科普活動。記者 孫士杰 攝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大熊貓愛吃什么嗎?”“來用手觸摸一下,這是大熊貓的骨骼模型。”……活動中,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的研學指導師曾凡凱以生動易懂的方式,為孩子們講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并配合實物模具的展示,讓科普知識變得更直觀、更有趣。
“我們經常帶孩子參加各類科普活動,7歲正是對自然和動物充滿好奇的年紀,希望讓他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參與活動的家長周穎帶著兒子逐一體驗各種互動項目,孩子臉上滿是探索的興奮,“這樣的科普活動比單純說教更有意義,以后我們會繼續支持孩子參與。”
曾凡凱介紹,隨著公眾科學素養不斷提高,主動參與科普活動的市民越來越多。“我們的科普活動主要面向中小學生,未來還將在動物園開展更多樣的科普研學活動,幫助孩子們將課本中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認知,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覆蓋廣泛人群 形成全民科普氛圍
9月14日,2025年海口市首個“全國科普月”啟動儀式暨第二屆海口市中小學科技節在省博物館舉行。靈動敏捷的機器狗展位前,圍滿了伸手互動的小朋友和舉著手機記錄的家長;騎單車發電裝置旁,青少年們爭相蹬車比拼發電量,一旁的成年人也好奇地詢問原理。新穎有趣的體驗形式讓現場歡笑與驚嘆聲不斷。

9月14日,在2025年海口市首個“全國科普月”啟動儀式暨第二屆海口市中小學科技節活動上,青少年學生和宇樹機器狗互動。記者 孫士杰 攝

9月14日,在2025年海口市首個“全國科普月”啟動儀式暨第二屆海口市中小學科技節活動上,青少年學生觀看空氣炮實驗。記者 孫士杰 攝
“急救知識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掌握,我現在給大家演示。”海口科技館展臺前的AED設備體驗區人氣高漲,不僅有穿校服的青少年認真聆聽操作步驟,帶孩子的家長也紛紛加入,在科技輔導員劉麗的指導下模擬急救流程,現場學習氛圍濃厚而活躍。
“它為什么有殼呀?”“這個海龜叫什么名字?”在海南師范大學海龜救助與保護科普基地展臺前,小朋友們指著畫冊里形態各異的海龜提出各種問題,海南師范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大三學生謝清笑耐心地一一解答。“希望借助這次機會,讓更多人了解海龜保護的重要性。”謝清笑說。
在海南師范大學古籍修復技藝科普教育基地展臺,大家排起長隊等待體驗雕版印刷,小心翼翼地跟著工作人員學習上墨、敷紙、按壓。不一會兒,印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圖紙陸續完成。“這種老手藝蘊含了古人源遠流長的智慧,應該好好傳承下來。”張雅瓊帶著孩子一起體驗完后,深深感慨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海南石斛科普教育基地展臺前,各類石斛制品與展示石斛生長過程的透明盆景吸引了許多參觀者駐足,不少年輕人認真咨詢石斛面膜、石斛貓須草的功效與用法。“火山石斛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大家還可以來秀英區石山鎮實地體驗。”工作人員王朝熱情地介紹。
王朝告訴記者,火山石獨特的多孔結構為石斛生長提供了優越的生態環境。在海口火山石斛園,青少年們可以見證奇妙的共生現象,了解石斛在特殊地質條件下的生存智慧,開啟自然科學探索的大門,還可以親手參與種苗移栽,感受生命在指尖的延續。
整合多方資源 激發群眾探索熱情
9月13日,走進海口市科技館,消防體驗館、應急科普館、生命與健康館、航天科普館、數字科技與元宇宙館及海洋國防科普館六大展區功能完備,展板解讀、模型演示、實物互動體驗等多元科普形式有機融合,讓參觀者仿佛踏入了一個沉浸式的“科技新世界”。
當天,元想科學社第100期主題活動在市科技館同步開展。現場,青少年們專注聆聽專家帶來的科普講解,在趣味知識分享中拓寬視野;隨后,大家動手參與動力飛機DIY制作,在實踐中解鎖科學原理,最終將組裝完成的動力飛機成功放飛。
9月6日,“2025椰城少年科學探秘之旅”第八場公益科普研學活動走進遠望無人機基地,開啟一場關于無人機的探秘之旅。大家共同了解無人機的飛行原理、應用領域等知識,探索精彩的“飛行密碼”。
活動中,大家來到無人機展示區,近距離觀察各式各樣的無人機。從小巧靈活的多旋翼無人機,到能執行復雜任務的固定翼無人機,琳瑯滿目的機型讓他們大開眼界。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他們觸摸無人機機身,感受其精密構造,對無人機的興趣愈發濃厚。
據了解,“2025椰城少年科學探秘之旅”活動以市科技館為主陣地,聯合高校、企業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力量,招募中小學生免費參加研學活動。近年來,海口不斷探索創新科普方式和方法,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科普新格局。下一步還將推出“研學地圖”“科普積分”等創新機制,打造“科普研學季”“研學日記”等特色品牌。
“我們將繼續大力開展系列科普活動,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海口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李小云介紹,未來將通過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推動形成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社會風尚,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促進海南自貿港新時代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記者:曾昭嫻 孫士杰)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移動版|電腦版
版權所有@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中文域名: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
主辦: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運行維護:海南省人民政府網站運行管理中心
政府網站標識碼:4600000001 瓊公網安備 460108020000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