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市縣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落地落實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黎鵬 高懿 李豌 劉寧玥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省各市縣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把高標準高質量要求貫穿始終,找準各自開展學習教育的著力點和發力點,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以實際行動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落地落實。
近日,在澄邁縣福山鎮文社村昌群村民小組,村干部們正通過村務公開小程序,向村民展示最新的集體資金收支情況。
屏幕上清晰的數字背后,是一場針對集體土地流轉合同的“精準整改”。去年2月,昌群村與承租方簽訂了一份“約380畝”的集體土地出租合同,在今年的專項排查中,發現實際測量面積比合同面積多出13.66畝。
“發現問題后,村里立即整改,經過協商讓承租方補交了差額租金。”昌群村干部李開祿介紹,這筆補繳的租金讓村集體增收5.74萬元。從“約380畝”的模糊表述,到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實測數據,再到規范的新合同簽訂,小小的數字變化背后,是澄邁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較真碰硬。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澄邁縣聚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這一群眾關切的重點領域,持續深化問題整治,通過規范合同、陽光交易、科技賦能等舉措,讓集體資產“顆粒歸倉”,不僅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添磚加瓦,更讓村民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參與感和安全感。
“現在我們可以在小程序上看到村里資金、村務等情況,像土地租給企業的事情我們也被叫來開會討論,這讓我們有主人翁的感覺。”文社村村民符瑞福說。
“現在在衛生院就能開到我想要的降壓藥,不用再辛苦跑縣城,而且報銷比例高,比之前便宜了不少。”近日,在定安縣龍河鎮中心衛生院取藥的陳大爺,滿臉笑意地分享著自己的就醫新體驗。
過去,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藥品種類有限,基層慢性病患者常面臨“有需求無藥品”的困境,不少患者不得不往返縣城醫院購買所需藥品,既耗時又費力。
為打破這一局面,定安縣衛健委以醫共體“六統一”建設為抓手,著力打破二級及以上醫院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用藥限制,慢性病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用藥服務。
“為精準掌握群眾用藥需求,鄉鎮衛生院依托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從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入手,進村入戶了解群眾用藥需求,整合資源統一編制慢性病用藥目錄,并在醒目位置張貼公示,哪些藥品可以直接在鄉鎮衛生院或者村衛生室購買使用,群眾一目了然。”定安縣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相較過去,定安縣基層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慢性病藥品目錄實現大幅擴容,慢性病患者在村里就能夠使用目錄內藥品,群眾用藥便利度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切身體會到了放寬用藥限制帶來的實惠。截至目前,全縣共有2.5萬余名慢性病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上所需藥品。
“掃這個二維碼,可以查到名醫介紹、藥品信息,而且看病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通過這個平臺隨時投訴反映,比以前方便多了。”近日,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居民符先生為“醫廉碼”服務點贊。
“醫廉碼”是瓊中衛健委推動清廉醫院建設的有力抓手。掃一掃“醫廉碼”,群眾可對醫院收受紅包及回扣、開單提成亂收費等問題進行反映和投訴,醫藥代表來訪情況變得清晰透明。
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瓊中衛健委堅持“刀刃向內”,針對薄弱環節建章立制,壓實主體責任,打造讓群眾滿意的清廉醫院。
瓊中衛健委主任王承彬介紹,該部門深入梳理剖析瓊中醫療衛生領域近年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組織開展衛生健康系統警示教育大會、旁聽庭審等,引導廣大醫務人員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深挖“病灶源”,聚焦關鍵領域,精準排查廉政風險;通過重點崗位輪換,防范利益固化;指導縣級公立醫院成立采購辦,設備、基建、信息等項目實行“采購、使用”分離,推行省級集中采購平臺全覆蓋,嚴格執行采購制度,從源頭上杜絕利益輸送。
今年來,瓊中縣人民醫院積極推進總院及各分院“機器管處方”前置系統布局工作,完成11家衛生院、77家村衛生室端口對接與調試。項目上線后,醫院可實現對處方開具的實時監控和預警,及時發現和糾正異常處方行為,有利于醫療行為的規范化管理及潛在風險的防控。
(海南日報海口8月18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