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市縣持續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取得扎實成效
將“群眾所需”變為“履職所向”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黎鵬 李艷玫 劉冀冀 劉寧玥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省各市縣緊密結合實際,在精準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持續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將“群眾所需”變為“履職所向”,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
三亞
公共健身設施“活”起來
近日,三亞市民陳先生發現白鷺公園的漫步機扶手松動,用手機掃碼上傳問題圖片。3天后,他收到了修復完成的短信提示。“以前壞了不知找誰,現在掃碼就能解決,太方便了。”陳先生說。
在開展學習教育過程中,三亞市旅文局聚焦市民反映強烈的健身器材維護難題,通過制度建設、智能賦能、精細管理等舉措,構建起全流程管護體系,破解公共健身器材“重建設、輕管護”難題,讓民生設施真正“活”起來、“轉”起來。
針對采購、巡查、維修等環節責任模糊的痛點,三亞旅文部門深入社區傾聽民聲,制定出臺專項管理制度,明確“誰采購誰負責、誰巡查誰記錄、誰維修誰兜底”,從器材落地到報廢,每個環節都有責任人“托底”。“就像給器材辦了張‘身份證’,每個環節都責任到人。”三亞市旅文局群體科負責人介紹。
市民感受最直觀的,是“一碼報修”帶來的便利。7月起,三亞198個健身器材點位全部裝上專屬二維碼,市民掃碼即可提交損壞信息,系統自動生成電子工單并實時顯示進度。截至8月4日,已接收報修15件,除需更新的器材外,均實現“當天派單、三天辦結”,維修完成后還會通過短信告知市民。
此外,三亞還建立“紅黃綠”三色電子臺賬,對高危隱患、一般問題、完好可用的器材分類標注,實時更新狀態,為維修優先級排序和資源調配提供精準依據,推動管理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瓊中
破解涉企歷史遺留問題
林詩杰心心念念的安居房項目,終于進入“快速跑”狀態,還開展了選房搖號工作。“‘管家式’服務為項目建設鋪平了路。”日前,瓊中亞之洲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瓊中品香園廣場項目負責人林詩杰長舒一口氣。
瓊中品香園廣場項目早在4年前就拿到過一次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不過,由于項目規劃、資金等原因,企業發展一度面臨困難。
今年以來,結合開展學習教育,瓊中聚焦全縣涉企歷史遺留問題精準發力,確保取得成效。該縣營商環境建設局為項目配備管家,引導項目變更設計方案、辦理行政審批手續,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用。
“為滿足市場對安居房的需求,我們計劃調整原設計方案增加安居房供應,辦理商務金融轉安居房程序。這需要調整不動產權證書用途配比,再根據調整后的參數對項目設計方案進行修改,最后再申請對該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內容進行變更。”林詩杰還記得,這一過程中,項目管家忙前跑后,對接資規等部門,幫助企業優化用地規劃,讓他們的訴求盡快落地。
今年6月9日,該公司重新提交變更材料并于當天審核通過;7月3日,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材料也實現當天遞交、當天辦結。
“我們廣泛收集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咨詢服務等項目賬款拖欠,用地規劃等歷史遺留問題線索,并以標準化辦件形式精準派發至責任部門辦理。”瓊中營商環境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在定期督辦辦件進展的同時,還針對需多部門協同事項及時召開協調推進會,明確解決路徑和責任分工,形成合力推動問題化解。
文昌
為孕產婦提供舒心就醫體驗
看著1歲5個月的兒子大口吃雞蛋羹的乖巧模樣,楊香月格外欣慰,此前她還為兒子能否順利吃輔食而發愁。文昌市慶齡婦幼保健院開設的“孕婦媽媽學校”替她解決了這一難題。
“醫護人員非常細心,耐心告知我戒奶的步驟和添加輔食的注意事項,讓我特別放心。”楊香月說。
高齡二孩寶媽楊香月,兩個孩子都出生在文昌市慶齡婦幼保健院。尤其是第二個寶寶出生時,受益于醫院產科推行的新型“管家式”孕產服務模式,讓她有信心且順利地自然分娩,并成功實現了純母乳喂養。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文昌市慶齡婦幼保健院致力于構建產科一體化服務鏈條,為孕產婦提供舒心的就醫體驗。該院在產科推行新型孕產服務模式,構建了涵蓋產檢服務中心、早孕關愛門診、高危妊娠管理門診、助產士母乳喂養門診、孕婦學校、分娩中心、家庭化產區、產后康復中心的一體化產科服務鏈條。
其中,孕婦學校開設早、中、晚孕期健康教育公益課堂,通過小班化孕期運動訓練、理論公開課、網絡線上學習等形式,開展孕產健康教育。同時,還在文昌地區率先開設孕期體重運動管理、不良胎位糾正運動特訓班,舉辦快樂分娩體驗日、準爸爸訓練營、新手家長育嬰班、胎教藝術班等多種孕嬰文化沙龍活動。
(本報海口8月30日訊)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