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第十五場)
——《海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專場實錄
(2024年9月25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副處長廖寶祺: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繼續參加海南省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五場)——《海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專場。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海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通過制定符合海南實際的改革舉措,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了讓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實施方案》的相關情況,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述超先生,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陶雙玉女士,海南省林業局林業改革發展處處長洪小江先生,海南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莫燕妮女士。請他們介紹《實施方案》相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有請省林業局的高述超先生作主發布,向大家介紹《實施方案》的相關情況。

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述超: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海南省林業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省林業發展的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日,海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海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下面,我就《實施方案》相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實施方案》出臺背景
集體林是提升碳匯能力的重要載體,是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資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于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各省要結合實際加快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責任、細化任務”。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相關廳局、單位到省內外開展調研,研究會商,廣泛征求意見,先后經省政府常務會,省委常委會審議,出臺了《海南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該方案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不斷增強生態保護和林業發展內生動力,高質高效推進“擴綠、興綠、護綠”,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海南新路徑,為更大力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奮力譜寫新時代美麗中國海南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二、《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現我省18個市縣(除三沙市外)集體林地面積872萬畝,占全省林地面積的38.37%。《實施方案》明確總體要求:到2025年,林地保有量保持穩定,森林質量持續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不斷提升。推進了七大改革任務,落實了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三權分置”運行機制。加快推進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通過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為激活林業生產力提供保障。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二是因地制宜發展林業規模經營。引導規模化、股份合作經營。從社會資本、國有林場、海墾集團等多方面鼓勵規模經營。建立林權收儲交易機制。依托國有企業組建林權收儲機構,支持、引導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擔保機構依法成立民營性質的林權收儲機構。依托我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和市場,拓寬林權流轉和社會資本投資林權的渠道。
三是切實加強森林經營。依法依規科學劃定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范圍。高質量開展森林經營。加快森林經營規劃編制及相關管理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國有林場和集體林業規模經營單位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
四是保障林木所有權權能。創新林木采伐管理機制工作,同一個5年計劃期內,上年林木采伐結余限額可向計劃期內的下個年度結轉,修訂《海南省林木采伐伐區調查設計技術規定》。
五是積極支持產業發展。積極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圍繞種植、林產品加工、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林業特色產業及品牌建設,推動全產業鏈發展。以科技創新驅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校深度合作、資源互補,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基礎設施支撐和政策扶持。支持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以及花旅融合等項目的建設用地點狀布局等。
六是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強林業碳匯監測與項目開發。繪制全省森林碳儲量“一張圖”,開發各類林業碳匯產品等。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統一天然林管護和公益林補償政策,結合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成果、生態區位重要程度、森林管護難度等因素,探索實行差異化補償。
七是加大金融保險支持力度。健全綠色金融保險制度。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林業普惠金融產品,加大對林業貸款的支持力度,鼓勵開發各類林業經營收益權市場化質押擔保貸款和保險產品等。
在實施過程中,各市縣黨委和政府要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納入林長制工作范圍,強化林業執法力量,提高生態護林員管護和輔助服務能力。
下一步,省林業局將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林草局、海南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要求,會同相關廳局按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作,完善支持政策,合力推動我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各項措施落地見效;指導基層按照市縣鄉抓落實工作機制,全力以赴抓好《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扎實推進改革任務落地,為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促進鄉村振興,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我就先介紹到這,謝謝大家!
廖寶祺:
謝謝高述超先生的詳實介紹。接下來,我們進入答記者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們就關心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現在開始提問。有請第三排這位女記者提問。
答記者問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海南自貿港在2025年年底前實現全島封關運作,請問《實施方案》作為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在自貿港建設中和封關后有哪些目標?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去實現這些目標?
高述超:
感謝新聞媒體朋友們對海南林業的關心。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關系生態安全、鄉村振興和億萬農民福祉的“國之大者”,海南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起草時,立足海南實際,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明確提出2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到2025年,林地保有量保持穩定,森林質量持續提升,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650億元。
第二個目標:到2030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不斷提升。
我們主要從保障農民集體林權益、促進林業適度經營、合理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完善綠色金融服務等5項創新舉措,來激發林業高質量發展活力,促進2個目標安全落地。
保障農民集體林權益。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來激活林業生產力,在這過程當中,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與林業部門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并基于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和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統一底圖,到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集體土地(林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工作。充分利用已有林權登記檔案資料開展信息補充補錄和紙質資料數字化等工作,形成規范化的林權登記數據庫,到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林權登記存量數據清理整合。
促進林業適度經營。首先采取市場化方式將散狀的集體林地集中起來,以便規模化經營管理。主要引導農戶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依托國有企業組建林權收儲機構,支持、引導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擔保機構等依法成立民營性質的林權收儲機構。其次,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如股份合作經營、聯合經營等,同時,探索“國有林場+”產業發展模式,建立經營性收入分配激勵機制,以“海墾+”發展模式,推動墾地融合發展。最后,依托我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和市場,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企業的林權流轉、社會資本投資林權的渠道。
合理優化資源配置。一是不得隨意擴大公益林和天然林劃定范圍,合理優化公益林中集體林的比例,適當考慮將森林生態區位不重要或者生態狀況不脆弱的集體林地依法調出省級公益林范圍,將森林經營方案作為審批林木采伐、安排林業項目、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景觀利用等事項的重要依據。二是不得以各種名義禁止或限制合法的林木采伐行為,確需禁止或限制的,應依法對權利人給予經濟補償。實行森林采伐限額5年總額控制政策,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齡限制,修訂《海南省林木采伐伐區調查設計技術規定》,人工商品林蓄積30立方米及以下的采伐申請,全面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三是試點林業碳票制度,開發CCER參與全國市場,逐步將生態保護補償兌現給非國有公益林權利人。各市縣可通過租賃、贖買、置換、合作、地役權合同等方式支持妥善處置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內的集體林。
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圍繞種植、林產品加工、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林業特色產業及品牌建設,著重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和布局,推進椰子、油茶、土沉香、黃花梨等樹種和花卉苗木、熱帶優異水果種植,穩定橡膠產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因地制宜建設木材加工、林產品加工等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沉香、黃花梨、花卉等交易市場,挖掘培育海南鮮切葉、海南雨林大葉茶、熱帶蘭花、海南榴蓮等品牌,支持和指導特色林業產品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原生態產品認定。
完善綠色金融服務。流轉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經營權可作為林權抵押貸款的憑證,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林業普惠金融產品及加大對林業貸款的支持力度,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各類林業經營收益權市場化質押擔保貸款和保險產品。同時,加大對國家儲備林的融資支持力度,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簡化貸款手續,適度提高林權抵押率。支持市縣探索開展椰子、油茶、土沉香、黃花梨、花卉苗木和林下經濟等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創新差異化的商品林保險產品。
通過各項措施讓綠水青山為百姓帶來金山銀山,助推海南自貿港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謝謝!

海南特區報記者:
關于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主要開展哪些工作呢?

海南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局長陶雙玉:
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林權登記對明晰林業產權、保障林權流轉、支撐林權融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歷史原因,我省林權登記存在不規范、不到位的問題,為妥善解決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林業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根據國家要求,按照連續穩定、實事求是、穩妥有序的原則,逐步推動解決。
一是強調原林權證的合法有效性。《實施方案》明確“原林權證不變不換”,依法頒發的原林權證繼續有效,權利不變動,不得強制要求換證,切實維護原林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二是按照“急用先辦”的原則,逐步化解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主要是考慮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時間跨度大、矛盾積累多、成因復雜的特點,無法短期集中解決。我們將指導市縣采取“申請一宗,規范一宗,化解一宗”的方式逐步處理,但對于有流轉意向、著急解決的,我們將指導市縣資規部門提前介入、優先解決。
三是加快推進林權登記存量數據整合,實現信息實時互通共享。林權登記存量數據清理整合是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的主要抓手,我們將加快推動存量數據的清理整合,打通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與林權綜合監管等信息平臺的共享通道,實現林權審批、交易、登記等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提高林權登記的效能和便利度。這項工作計劃2026年底前基本完成。
四是依法依規調處林權爭議。我們將會同林業部門,建立健全集體林地糾紛調處機制,發揮鄉鎮、村組等基層組織的作用,以及村干部和“老場長、老支書、老會計”在歷史遺留問題中“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依法依規調處林權爭議。
謝謝!

國際旅游島商報記者: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聚焦培育發展綠色富民產業,請問有哪些舉措支持林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海南省林業局林業改革發展處處長洪小江: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聚焦積極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具體通過積極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到2027年,每個市縣發展1一2個林業主導產業,培育2一3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調整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和布局,積極推進椰子、油茶、土沉香、黃花梨等樹種和花卉苗木,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建立一批林業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
在海口、儋州、瓊中、屯昌等市縣因地制宜建設木材加工、林產品加工等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沉香、黃花梨、花卉等交易市場。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適度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森林景觀利用等綠色產業。加強品牌培育和保護力度,積極宣傳推廣“海南沉香”“海南山柚油”“東方黃花梨”“樂東金錢樹”“白沙綠茶”等特色品牌。
支持和指導特色林業產品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原生態產品認定。謝謝。

三沙衛視記者:
《實施方案》中提到生態產品價值,請問政府在碳匯方面有哪些政策導向?

海南省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莫燕妮:
謝謝記者的提問。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行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落實所有權,為我省林業碳匯發展創造良好基礎條件,增加林地林木的經濟價值。對于碳匯方面的政策導向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建立健全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和方法學體系。通過逐步完善主要樹種碳匯計量模型技術標準,摸清全省森林碳儲量底數,繪制全省森林碳儲量“一張圖”。依托海南森林資源優勢,制定規范可執行的地方性林業碳匯方法學,量化全省林業模式的減排固碳成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海南林業減排固碳計量的評估方法,推動林業碳匯項目廣泛開發和特色碳匯產品交易。
二是支持林業碳匯項目開發。探索實施林業碳票制度,充分利用我省特有的紅樹林、熱帶雨林、熱帶人工林資源,開發各類林業碳匯產品,助力鄉村振興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同步探索開發CCER碳匯產品參與全國市場交易。鼓勵碳排放企業、大型活動組織者、社會公眾等通過購買林業碳匯抵消碳足跡,履行社會責任。創新推進“司法+碳匯”生態修復新路徑。
三是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林業普惠金融產品,支持林業碳匯發展,加大對林業貸款的支持力度,積極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業務。鼓勵開發各類林業經營收益權市場化質押擔保貸款和保險產品,逐步健全綠色金融保險制度。
謝謝。
廖寶祺:
謝謝莫燕妮女士的解答。各位記者朋友們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如果沒有的話,本場發布會答記者問環節就進行到這里。如果各位記者朋友還有進一步的采訪需求,會后請與省新聞辦現場工作人員聯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需要媒體朋友們的長期關注、支持和參與,也誠摯邀請大家去采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生動實踐,讓更多人參與到這項改革中來。
再次感謝4位發布人的詳細介紹和解答,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積極參與,今天上午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