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東坡去打卡
浮粟泉:汩汩潤千年
擇一個明媚冬日,走進海口五公祠,只見古樹撐天,枝葉蔭翳,錯落交融,襯托著那些依地勢起伏而建的堂亭,其紅墻綠瓦更顯玲瓏別致,古色古香。忽然一處清澈透亮的泉水出現在眼前,這便是五公祠里歷史最為悠久的遺跡之一——浮粟泉。
水,是千百年來最好的歷史載體,它無形流動,卻跨越時空,把古今連接在一起。駐足泉邊,看時光倒影,聽泉水潺潺,不禁讓人遙想到,當年蘇東坡也是如此這般,站在這里,吆喝著眾人開掘泉水;待到水出時,他親自舀起一瓢,烹茶溫酒……
穿過歷史煙云,蘇東坡被貶海南后,行經瓊州,見當地百姓日常取用咸積水,不但味道苦澀,且缺乏衛生保障,于是開始尋找水源。
一日,蘇東坡在城墻附近散步,在城東北某處發現了可飲用水。那里有兩個泉眼,相距咫尺,水的味道卻大為不同。蘇東坡馬上把這一發現告訴人們,并親自“指鑿雙泉”,分別起名“洗心泉”“浮粟泉”。從此,當地百姓便多了一處甘甜可口的飲用水源。
洗心泉在元末明初已湮沒。而浮粟泉歷經近千年滄桑,始終靜水深流,獨得一份幽雅寧靜。神奇的是,浮粟泉雖然只有1米多深,表面看不見泉水噴涌,但其水源旺盛,從不枯竭,不論大旱或大澇,水位都保持不變,泉水純凈且味道甘爽。泉水不竭,美談不斷。浮粟泉已然成為蘇東坡為民情懷的體現。
常言道,看一個人是否有擔當,要在他艱難落魄時。蘇東坡在花甲之年被貶海南,內心絕望,這種情況下,他仍能關心百姓疾苦,為百姓做實事,留下滋養人們心靈和精神的圣泉,把香甜無聲地流進世人的眼睛和心底。(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江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