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泉在展示黎族鉆木取火技藝。 三亞日報記者 陳聰聰 攝
三亞日報記者 張慧臏
在三亞少數民族地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將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為己任,在漫長的歲月里,追索紛繁變遷中那縷綿綿不絕的文脈。黎族非遺傳承人李儒泉便是其中之一。
黎族祖先鉆木取火技藝,是海南省地方傳統手工技藝,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技藝以木頭、椰棕等材料來完成,具有非常鮮明的海南地域特色,廣泛分布于海南島中南部市縣的黎族聚集區,體現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智慧。李儒泉很好地傳承了這一技藝,同時也是黎族民間故事傳承人。
1958年9月,李儒泉出生于落筆村一個普通的黎族家庭,1978年學會鉆木取火技藝,2008年他所掌握的這項技藝被列入三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2年他被認定為三亞市非遺項目“鉆木取火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至2018年又被評為“優秀傳承人”,2020年被認定為海南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兒時會跟隨村里的老人去山上放牛,當時就注意到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取火點煙。”李儒泉回憶,從前條件非常艱苦,所以去山上干農活的老人才會用鉆木取火的方式。他們用弓弦纏住弓木,一頭用竹筒罩住、用手固定好,另一頭在鉆火板上開始鉆洞,隨著鉆洞的頻率不斷提升,隨之產生了閃亮的火花,再用椰棕湊近,用嘴對著火苗輕輕地吹氣,火苗乘著風勢隨之跳躍起來……
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李儒泉不止鉆木取火這一項。在他的家里,一大幅黎族圖騰散發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有大力神,也有各種以民族符號表現的人物和動物,栩栩如生。這些圖騰都是他在閑暇時間一幅幅畫出來的,美麗的圖案展示著黎族的古老智慧。
李儒泉還匯編了“黎族民間故事”,將一代代延續下來的黎族傳說、各種故事整理成冊,從2008年開始,他被任命為黎族民間故事傳承人。李儒泉與其他黎族文化傳承人、本土作家共同出版了《三亞市黎族民間故事匯編》一書,被列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黎族故事需要一代代地傳下去,我已經做了很久,更應該堅持。”
李儒泉經常深入到中小學去表演鉆木取火技藝,講述黎族民間故事,讓黎族文化進一步得到傳承,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黎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