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巨變換了新顏 高質量發展啟新篇
激蕩七十五載 潮涌澄邁大地
在位于澄邁縣的海南省深海深層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里,中海油服油田技術事業部工作人員正在對儀器設備進行維保。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凱 攝
近日,2024澄邁福橙品牌推介活動正式啟動,標志著今年福橙正式上市。據悉,2024年福山鎮轄區(澄邁福橙)掛果面積6000多畝,總產量預估在600萬斤左右。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元才 攝
在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的廣場上,不少游客前來游玩打卡,購買地瓜。近年來,橋頭鎮充分挖掘產業資源優勢,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種植地瓜等優勢特色作物,有效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促進了群眾增收,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元才 攝
近日,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舶“露西亞雄心”號停靠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海南公司所屬能源公司澄邁LNG儲備庫碼頭。這是臺風“摩羯”過后,我省接卸的第一船LNG資源,為省內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通訊員 陳雪芳 圖/文
■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懿
歲月如歌,巨變如擘。
南渡江從海南島中部山谷蜿蜒而下,流入澄邁境內,千百年來,這綿綿江水寄托了許多人的期盼。
翻開澄邁縣2024年的產業發展畫卷,起筆不凡,落筆精彩。
在土里淘金的鄉民,帶著一籃子的“好物”從澄邁走向世界;10月13日,以“聚焦出海、投資澄邁”為主題的2024中國·澄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經洽會)在澄邁開幕,澄邁數字經濟研究院、跨境電商基地和澄邁全球數字貿易企業出海基地揭牌運行,浙瓊合作產業園在活動上正式揭牌成立并引入首批企業入駐;10月25日,澄邁縣新質生產力發展暨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創業”大會召開,千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部門代表齊聚一堂,為這座城市增添更多人氣……
千年古邑澄邁,是屢屢創造發展奇跡的熱土,奮斗足跡格外清晰:項目建設提速顯效、產業發展遍地開花、民生實事落地見效……澄邁緊緊圍繞“1443”工作法,全力拼經濟、奮力穩增長、著力抓落實,發展呈現加固向好、速效兼取的良好態勢。
賽道細分 產業集群繁木成林
連日風雨,掩蓋不住全國首個深海油氣應急救援基地項目加緊建設的熱潮,也遮不住福山凹陷源源不斷采出的工業油氣流……一東一西,澄邁的陸上和海上油服產業向陽生長。
沙土村里,橋頭地瓜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聞“香”而來;分揀機上,上市的澄邁福橙不斷翻滾,在“身份證”的加持下走向全國;作為澄邁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的咖啡,正以發展咖啡精深加工為突破口開展招商引資,積極招引咖啡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聚;在澄邁苦丁茶第三代傳承人鄭子儀的社交平臺賬號上,獨具魅力的苦丁茶正搭乘電商東風吸引網友搶購……
同時,澄邁也在近年頻頻“落子”未來賽道。
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是全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其千億級數字經濟、百億級農副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創建方案獲省發改委批復,游戲出海、非金屬新材料、綠色新型建筑材料入選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此外,為拓展產業數字新場景,澄邁支持海南生態軟件園打造新標桿,探索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醫療和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在數字健康方面,澄邁實施醫療健康數據要素化創新工程,推動醫藥電商、藥械數字供應、數字醫療服務、菌群數據庫等發展。
“依托澄邁獨特的區位優勢、完善的產業基礎以及優良的營商環境,激發跨境電商產業活力,有助于澄邁成為跨境電商企業揚帆出海的理想之地,借力打造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海南生態軟件園事業群副總經理林詩基表示。
產業“聚鏈成群”,企業“眾木成林”,已成為澄邁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的真實寫照。
“投資跨境電商這么多年,我來到澄邁感覺像回到家一樣,當地政府對跨境電商的重視,對我們投資人的鼓舞,非常暖心。”先競者資本創始人劉國紅表示,澄邁在跨境電商的各重要方面都出臺了具有遠見的政策。
多年來,澄邁銳意進取,發展成效不止于此——
經洽會的召開,不僅是貿易盛事,更為浙瓊兩地企業的深度合作架起了橋梁。浙瓊合作產業園的成立,不僅承載著對未來商業發展的美好展望,也成為吸引各界目光的焦點。
該產業園以“一年筑基、三年塑型、五年成勢”的總體目標,重點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三大重點產業領域,超前謀劃布局未來信息、未來空間和未來能源三大未來產業,積極構建“3+3”現代化產業生態圈,力爭打造成浙商全球化發展前沿總部基地和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出海先行地。
不僅如此,“海南游戲出海公共服務平臺”落子澄邁,首批就吸引10家來自全國的游戲公司入駐,標志著澄邁在推動游戲產業國際化方面的重大進展。通過這個“一站式”服務平臺,游戲企業可以獲得包括法律咨詢和支付結算在內的多項支持,降低出海門檻,助力其更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
“澄邁處在環北部灣城市群,緊鄰經濟活躍的‘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廣闊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是海南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重要支點的關鍵組成部分。”澄邁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如今該縣緊緊圍繞“聚焦出海、投資澄邁”任務目標,在油服油貿、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進行產業細分,積極踐行“1443”工作法,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布局新賽道,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激活發展新動能,用新技術、新平臺推動產品持續迭代升級。
通過一系列舉措,澄邁正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成為企業出海的前行基地。未來,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澄邁將吸引更多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入駐,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環境優化 企業發展動力十足
“我們7個工作日就拿到了規劃許可證,當天就取得了施工許可證,為投產節省了3個月時間。”澄邁嘉熙生命健康產業園負責人安怡對澄邁優質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從落戶澄邁以來,各相關部門實實在在地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提供了非常細致周到的服務。”
營商環境好,企業信心強,城市口碑佳,發展動力才會更足。
澄邁堅持引進與服務并重,以“全生命周期”服務興商、穩商,主動靠前服務,做到落地項目全程領辦、行政審批主動代辦、涉企服務全力幫辦,全力打造政策穩定、競爭公平、服務高效的營商環境“金招牌”。
為切實當好營商“店小二”,助力企業“加速跑”,進一步優化澄邁“雙招雙引”服務環境,切實為企業與人才辦事提供便利,澄邁持續升級投資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功能,并于近日上線了“熱點問答”和“企業辦事一本通”兩大功能。
同時,澄邁還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統籌抓好“企業首席服務專員”“政企會客廳”“項目直通車”及招商引資項目幫代辦等制度,以“一個項目一名服務員”“一個項目一個工作專班”的保障機制,全力推進項目“四即”模式(簽約即供地、交地即交證、拿證即開工、竣工即投產),加快打造“全‘澄’為您辦”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據澄邁縣營商環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直通車”改革是海南省2023年營商環境制度集成創新重點任務之一,也是澄邁深化拓展極簡審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2023年9月,澄邁縣“項目直通車”改革首單,企業從簽約拿地到辦理施工許可證僅用7個半小時,得到辦事企業的好評。截至目前,已有3個項目通過“項目直通車”模式在澄邁落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與此同時,“項目直通車”改革經驗還獲得全省推廣,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東方市等地也先后上線產業地圖并開展相關經驗復制工作。
此外,為解決項目報建手續復雜、準備階段用時長的難點,澄邁還對直通車項目地塊預制了多個樣板方案供企業參考選擇,幫助企業直接減少項目建設方案的修改頻率,提高項目方案編制效率。
在企業拿地前,項目管家還幫助企業形成各項審批業務申報材料,協調各審批業務相關單位開展預審,保障企業拿地當天建設手續“一次辦理”,大幅減少審批耗時。
“相較于傳統模式,由企業拿地后編制建設方案改變為直接獲取預制方案,節省至少3個月的時間,憑預制審批服務從獲取土地到辦理建筑施工許可由原來至少15天提速到1天。”澄邁縣營商環境建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縣已在“產業地圖”免費為企業提供預制方案12個,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并先后通過“項目直通車”模式落地智能設備產業基地項目、“雙鏈+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等項目,涉及投資8.75億元。
創新驅動 行業發展勢能強
“恭喜兩位通過本次考核。”日前,在位于澄邁馬村港區的海南省深海深層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測井和定向井技術實驗中心(以下簡稱實驗室)內,技術專家鐘靖正在對樊孟帆、盧志龍開展能力評估考核工作。
據了解,該實驗室匯集包括“璇璣”系統、高溫鉆井中途油氣層測試儀等“大國重器”,近年來助力海南島周邊海域油氣資源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對此,實驗室以科技創新平臺為支撐,搭建科研人員快速成長的通道,面向國家需求和科技前沿,依托大科研項目更好發揮出科研培養的成效。
“以往我們需要到2000多公里外的培訓中心開展培訓,如今在工作崗位上就可以完成培訓,非常高效。”剛參加完培訓的林保珍直言,她僅用1個月就完成了“璇璣”系統某專項維護能力的提升,而在過去則至少需要2個月的時間。
不僅如此,利用實驗室的設備及儀器進行培訓,實現對應用場景和工作環境的100%還原,這讓工程師們在培訓結束后能夠第一時間完成相關的科研生產任務,實現培訓與工作的無縫銜接。
有了科技人才的支撐,澄邁如何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澄邁深入踐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在著眼企業環保、安全監管的基礎上,以科技為梯、以創新為燈,通過加快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技術,加速產業整合升級,并設立“開展數字化改造、實施綠色化提升、推動高端化發展”三大工作目標,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動能。
近日,發生在碼頭上的一幕讓人備感新奇:不搭架子不噴砂,就能夠牢牢吸附在弧形曲面壁上,前進后退、左轉右移,十分靈活。隨后,機器人高舉機械臂,噴射出高壓水流+石英砂混合物,儲罐壁上一塊銹蝕的壁面就被清理得干干凈凈。這不是“蜘蛛俠”,而是一臺防腐機器人,1小時就能完成15平方米的除銹作業。
“怎樣給石油企業的大型罐體實施防腐?”“只能通過腳手架,人工開展作業。”但海南中海石油碼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碼頭)卻將“只能”變為“智能”,為海南碼頭機器人“戰隊”再添一名得力“戰將”。
海南碼頭裝備經理付生洪介紹,防腐機器人采用水砂除銹、高壓無氣噴漆,避免傳統石榴石砂噴砂作業揚塵,空氣噴漆不均勻、油漆浪費等問題,提升效率的同時更加綠色環保。
歷經3個多月,在結合大量的工況數據并進行上百次試驗后,針對海南碼頭防腐作業需求研制出的集除銹、檢測、噴漆一系列作業機器人,成功解決了防腐作業存在的人工高危作業、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新”,正成為澄邁奔跑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的主題詞。
如今的澄邁,新舊動能轉換下的傳統行業生機勃發,正用今天的創新科技,孕育著明天的“標志性成果”。
在10月25日舉辦的澄邁縣新質生產力發展暨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創業”大會上,與會專家還現場“把脈”澄邁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原副院長傅金龍認為,澄邁可通過“1345”行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撐“十五五”時期“四個澄邁”建設;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副院長張瑋提出“南江北海,一脈雙心,三路十驛,林田畫城”的澄邁城市布局;老城科技新城常務副主任曾海燕介紹了老城科技新城“二次創業”總體方案,并從產城融合、做強載體、做優產業、布局未來、支持出海、創新攻堅等多個方面闡釋如何推動新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圍繞打響“澄接世界 邁向未來”城市品牌,聚焦“青年澄邁、文化澄邁、數智澄邁、幸福澄邁”建設,全面實施向數圖強、向海挺進、向智發力、向綠前行、向文延伸,呈現“我來、我上、我干”的昂揚斗志,澄邁正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新質生產力之路。
民生為本 施展惠民宏大手筆
盤點發展,必數民生。
通向金江鎮的金馬大道,寬闊平整,路邊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一大批文化設施已經拔地而起。
如今,孩子們放學之后可以到青少年宮跟老師學繪畫、學習西洋古典樂器演奏;人們在結束了一天的勞作后還可以在圖書館里讀書看報。豐富的業余文化生活,讓城鎮居民感覺到生活是多么愜意。
但澄邁的惠民之舉又何止這樁樁件件:
每村配備一名鄉村醫生、一名鄉村護士——在澄邁12個鎮(含金安籌備組)153個村(居)委會全部建起村衛生室,配備專業醫護人員。村民欣喜的是,不用再跑幾十公里進城看病開藥。
澄邁構建起縣、鎮、村三級醫療網絡,實現縣、鎮、村衛生資源共享,看病就像到鄰家串門一樣方便。
如果說三級醫療網絡的建立是澄邁解決農村“看病難”的破冰之舉,那么千方百計讓群眾過上更好的日子,是澄邁縣委縣政府的不懈堅持。
“今年8月底建成的電灌站,解決困擾好多年的灌溉難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地里的莊稼喝不飽水啦,相信明年一定是個豐收年!”澄邁縣永發鎮南昌村村民王樹光笑著說。
早在2023年初,永發鎮南昌龍州河加馬潭電灌站項目就已開工建設,然而,由于資金不到位等問題,項目進展緩慢,遲遲未能完工,南昌村下轄3個村民小組的500多畝農田灌溉受到影響,涉及約200戶農戶,群眾反映較為強烈。
發現該問題后,永發鎮紀委將其納入重點問題清單,由該鎮“一把手”領銜督辦,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時限,全程倒排工期,督促協調項目落實情況,全程跟蹤監督項目施工進展最終順利解決。
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在超強臺風“摩羯”過境后,澄邁各級黨組織聞令而動,引領廣大干部群眾爭分奪秒開展災后生產自救,跑出災后重建“加速度”。
為緩解群眾通信難、充電難的問題,臺風過境后,金江鎮千秋社區黨支部充分利用社區黨群服務陣地為周邊300多名居民提供免費充電、供水、休息等服務。
災后重建有速度、為民服務有溫度,既讓手機充滿電、有了信號,也讓群眾心里暖暖地享受“滿格幸福”。
老城鎮永慶社區20名社區干部和志愿者24小時在崗值守,逐一摸排轄區12個工地、工棚,在臺風到來之前將106名滯留工人轉移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安置點。
面對嚴峻的防風防汛形勢,大豐鎮紅樹灣黨支部積極發揮“紅色物業”作用,組織全體黨員、“候鳥”黨員、物業職工及小區業主等,第一時間進行道路路障清理、搶修公共設施,徒步上樓給老人送菜、安撫業主情緒,贏得廣大業主的信賴和好評。
同時,為減輕臺風“摩羯”的沖擊,澄邁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澄邁縣人社領域全力保障臺風“摩羯”災后恢復十三條措施》,針對當前澄邁災后經濟、社會、民生各領域災后恢復重建、復工復產的實際需求,提供強有力的全要素資源保障。
如今,澄邁前進的腳步在歷史的沉淀上扎實地邁開。
在恢宏發展成果的背后,是一步一個腳印讓“澄接世界 邁向未來”成為新時代的注解。站上新起點,澄邁正奮力推進全縣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添彩。
(本報金江10月29日電)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海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