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樹。資料圖
■ 楊江波
作為原生海南島的樹種,桄榔樹早已扎根在這一片熱土上。不過,可能是桄榔樹跟椰子樹、檳榔樹長得有些相似,而名氣又不及后二者的緣故,這種樹往往被忽視,很多人甚至叫不上名字,或者被錯認成檳榔樹、椰子樹。
奇特之木
桄榔樹,又有別名姑榔、山椰子、南椰、糖樹、面木、鐵木。相傳,因為桄榔樹樹干沒有分枝,自上而下光禿禿,而外形又像檳榔,故而得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其木似檳榔而光利,故名桄榔。姑榔,其音訛也。面,言其粉也。鐵,言其堅也?!?/p>
桄榔樹外形優美、奇特,宋代詩人楊萬里有詩《題桄榔樹》:“化工到得巧窮時,東補西移也大奇。君看桄榔一窠子,竹身杏葉海棠枝?!痹娙烁锌谧匀辉旎衿?,竟然造出桄榔桄這樣巧妙的植物,乍一看去,桄榔樹就像是東拼西湊而來,“竹身”“杏葉”“海棠枝”。
在古代,桄榔樹算得上是海南島上的名木,因此在古籍中常有記載。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著有《廣東新語》,書中關于桄榔樹的描述優美動人:“桄榔,似棕櫚而多節,巨者徑二三尺,干長五六丈,至杪乃柯條相比。葉生于杪,不過數十百葉。葉下有須,長短如鹿馬尾,微風動之,蕭疏可愛?;ㄩ_成穗綠色,子如青珠,每一樹輒有青珠百余。條須多于葉,珠又多于須,風飄飏之,若水簾繽紛而下垂也。”
明代時任儋州同知的顧玠在海南待了六年,其間見識了這種神奇的植物,他在著作《海槎余錄》中如此寫道:“桄榔木身直如杉,又如棕櫚、椰子、檳榔、波斯棗、古散諸樹而稍異,有節似大竹。樹杪挺出數枝,開花成穗,綠色。結子如青珠,每條不下百顆,一樹近百余條,團團懸掛若傘,極可愛。”桄榔樹開花成穗,結出的青果圓溜溜,一束束、一串串,幾百上千顆,甚為可愛。
古代海南人曾以桄榔為食物,《廣東新語》有載:“皮中有白粉,曰‘桄榔面’,故海南人有‘檳榔為酒,桄榔為飯’之語。”“萬州(今海南萬寧)歲兇,則以薯蕷、桄榔面、南椰粉、鴨腳、狗尾等粟充饑,耕者頗少?!薄拌胬泼妗笔侨藗冇描胬茦錁涓商崛〉矸壑瞥?,如今在海南已鮮見,但想來是一種頗為奇特的食物。
詩意之樹
桄榔樹為常綠喬木,高可達十余米,通常生長于熱帶及亞熱帶海拔五百米以下的山地與平原中,耐陰,喜濕潤的環境,適種于肥沃濕潤的鈣質土或酸性土中。
曾幾何時,海南島上處處皆可看到桄榔樹婆娑的身影,人們在樹下耕作、居住。南宋李光被貶海南時曾作詩《黎人二首》,其中有詩句云:“桄榔林里便為家,白首那曾識使華。” 海南人曾在桄榔林里安居樂業。
當年蘇東坡謫居海南,就住在“桄榔庵”中?!洞笄逡唤y志》有這樣的記載:“桄榔庵,在儋州城南。旁有桄榔林,宋蘇軾謫儋時,結庵其下,為偃息之所,嘗摘葉書銘記之。”
宋紹圣年間,蘇東坡父子初到海南儋州時,最早住在官府的房子里,后來被逐出,二人一時間居無定所,幸得本地老百姓的幫助,大家給他們提供了一處桄榔林內的空地,并幫忙搭起了三間茅房。房子很簡陋,但位于桄榔林中,為此東坡先生取了個詩意的名字——桄榔庵。
蘇東坡居海南時,也有不少描寫桄榔的詩:“江邊曳杖桄榔瘦,林下尋苗蓽撥香。” “獨倚桄榔樹,閑挑蓽撥根?!薄把隹磋胬茦?,玄鶴舞長翮?!痹跂|坡先生筆下,桄榔林不僅是他的生活之地,也是他的詩意之境。
清代晚期海南著名文人潘存辭官歸隱故鄉文昌,他的同僚、友人袁昶寫詩相贈,其中有詩句:“桄榔林翠秋供仗,荷芰衣香冬自溫。” 幽深的桄榔林、靜謐的荷塘,這就是詩人對潘存隱逸之所的詩意想象。